我的音乐美术(ziliao)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

ID:37127036

大小:4.9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11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_第1页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_第2页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_第3页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_第4页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音乐美术(zilia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凡·高考纲①欣赏19世纪以来艺术代表性作品,②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重难点:近代艺术。第18课音乐与美术欧洲音乐史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公元前1200-公元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450—1600)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1750—1827)浪漫派时期的音乐(1827—1920)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表现派时期的音乐(1920—)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26岁耳聋,终身未婚,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我要扼住命

2、运的喉咙!”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第一部分、19世纪以来的音乐阶段特征: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特点;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简约、含蓄、节制和理性。艺术手法讲求典雅、规范、严谨。3.代表作品——九部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C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D调第九

3、交响曲“合唱”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为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贝多芬曾把拿破仑视为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为此,180

4、2年他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1804年,正当他准备将《第三交响曲》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得知这个消息后,贝多芬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过了许久,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6年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依据材料分析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贝多芬对专制的憎恶,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4.创作背景:(1)启蒙思想和法德狂飙溯风革命的影响(2)奥地利的音乐基础作曲家卓越追求5.作品特点

5、:思想上:具有强烈反封建、争民主与命运搏斗的革命精神,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艺术上:构思广阔,形式宏大,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主要贡献: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7.乐坛地位:为古典音乐集大成者,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被誉为“乐圣”。古典主义音乐大师大扫描“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二.浪漫主义音乐1、浪漫主义音乐:思想上强调个人情感发挥,具有人民性、幻想性.艺术形式上不受拘泥,自由独创、热烈奔放。2.代表:贝多芬(德)第六交响乐《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乐《欢乐颂》等舒伯特(奥)舒曼梦幻曲(

6、德)、肖邦圆舞曲(英)李斯特狂想曲(匈)施特劳斯《水彩画圆舞曲》(德)欢乐颂——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创作出了一生最后一支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在开演奏会时,他坐在一旁为乐队打着拍子。可是演奏结束了,他仍然在打拍子。人们告诉他已经演奏完毕,当他扭转身时,看到观众在发疯似地鼓掌,一高兴,便晕倒在舞台上。 贝多芬不知道,就是这首曲子,在演奏过程中,倾倒了无数听众,人们一阵又一阵地欢呼鼓掌,连续鼓掌五次。当时规定,只有在皇帝来到会场时,才允许鼓掌三次,所以在场外的警察还以为出

7、了什么乱子呢,连忙跑进会场维持秩序。贝多芬《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三.印象派音乐——19世纪60-70背景(客观)科技革命和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主观)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的颠覆大师:德彪西(法.作曲家)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特点:(1)强调声音的音响和音色,(2)提倡暗示或心境,反对夸张和直率印象派影响:(1)为近代欧美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2)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892年,创作《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这首乐曲最初确

8、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