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

ID:37131558

大小:7.4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1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_第1页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_第2页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_第3页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_第4页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绿色增产模式现场汇报材料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努力在粮油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寻求突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县在实施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等农业部、省农委项目中,充分利用水稻机械化种植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好、灌溉方便等优势,积极开展了粮食绿色增产模式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加强了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关项目的整合,加大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结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率,突出了项目实施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科技含量,使项目的实施更上一层楼。现将近几年在绿色增产和高产高效技术

2、模式攻关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如下汇报:一、开展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攻关示范我县水稻主要分布丘陵平坝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国土部门通过“山、水、林、田、路、村、人”的综合整治,建成旱涝保收、适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0575亩,保灌农田面积由原来的29%提高到93%,田间道路有效通达度由22%提高到90%,这为水稻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从2012年以来,在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开展了人工播种与机播种对比试

3、验、机型适应性对比试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育秧基质对比试验、机插稻品种展示等攻关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工播种与机播种对比试验育秧基质对比试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机型适应性对比试验机插稻品种展示示范在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突出集中育秧和栽培模式攻关示范,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全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模式,积极实施1个龙头企业对接1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带动5个专业合作社、服务10户种粮大户,全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模式。2014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开展栽培模式攻关示范面积0.2万亩左右,占5%左右,通过推广“六统一”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

4、肥、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集中育秧、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机插机收、实现了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五个环节“齐步走”,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效。据测产,项目区栽培模式攻关平均亩产624.8公斤,与项目区常规手工移栽相当,但省工节劳特别明显。机械化收割,节本增效明显,初步统计,机插秧育苗,移栽大田和机收每亩成本为310元,常规旱育秧育苗,移栽大田和机收每亩成本为510元,机插较常规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具体见下表)内容机械化插秧(元)常规育秧(元)苗床制作及营养土备制50100种子、农膜、软盘等6050播种2040大田移栽50120机收130200合计310510相差金额200统一集

5、中育秧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二、开展稻(优质稻)鸭(鱼、蟹、虾)共生攻关示范稻田生态养鱼(鸭、蟹、虾)是水稻生产降耗保优、节本增效的一项技术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水稻核心技术与综合配套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行水稻健身栽培,抑制稻飞虱等害虫的发生,确保稻田高产增收,增加稻田收入。湄潭县生态条件好,是优质农产品的优势区域,为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从2005年以来,我县结合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陆续开展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稻蟹共生、稻虾共生攻关示范,以质优价高的方式发展高效农业。稻田养鸭我县历来有稻田养鸭的习惯,即在水稻生长季节在稻田里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一般每亩8-10只,使鸭子在稻田

6、里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起到除掉杂草、防治害虫、培肥地力的作用。2013年在永兴镇实施了稻田养鸭防虫示范,示范面积1050亩,于6月下旬田埂围网放鸭2420只,水稻移栽至收割未用药防治害虫,7月22日调查:对杂草防治效果达92%以上,二化螟枯鞘率0.58%,枯心率为0.03;8月下旬调查:稻飞虱百丛虫量36头,取得较好防虫效果。据农牧局植保站测算,稻田养鸭一亩可节省药费、人工开支100元左右,同时养鸭可收入400元左右,防虫除草增收培肥效果好,米质优。稻(优质稻)鱼共生受“稻鸭共生”的启示,我县积极发展“稻渔共生”模式,2005年,我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稻鱼共生攻关试验,该模式

7、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稻渔共生”种养结合采用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出产的农产品质优价高,经济效益特别好。2014年,我县继续在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区推行青田鱼与水稻共生种养模式,实施面积1.28万亩,采用水稻绿色栽培综合技术,生产的稻米品质高,同时稻田每亩平均产青田鱼25.2公斤,综合效益突出。稻蟹共生2014年,我县积极开展稻蟹共生种养试验示范,在黄家坝镇官堰村、鱼泉镇鱼合村、复兴镇两路口村等地区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生产的大米主要走优质绿色的道路,选用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