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

ID:37133733

大小:1020.81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5-11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_第1页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_第2页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_第3页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_第4页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农业和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农业和经济发展姚洋大纲引言传统农业传统土地关系和土地改革现代农业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农业在国民经济份额中的下降对农业的过度汲取及其后果传统农业定义:按照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1964/1987)的定义,不使用现代要素的农业生产都被视为传统农业的范畴。特征:贫穷但有效(舒尔茨)从技术和收入的层面来看,传统农业是贫穷的;但从资源配置的层面来看,传统农业却是有效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贫穷”来自于它具有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单位面积产出较低;其二,人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传统农业原因: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三大传统要素,即土地、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最终都

2、会面临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限制。基本不使用良种、化肥、杀虫剂、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较低除受制于现代要素缺失的限制之外,还和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农业有关。较高的劳动力/土地比例压低了劳动力相对于土地的价格,从而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特别是机械技术的采纳,这样,人均产出就无法提高。传统农业中国历史上单位面积产出是有所提高的。特别是在清代早期的20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近三亿,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来应付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但是,历史时期产出的提高是十分缓慢的,基本上只能赶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已,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粮食拥有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有效”来自于它

3、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有效配置通俗地说是所有要素都已经物尽其用,也意味着劳动(资本)边际产出等于工资(利率)然而,在舒尔茨以前,比如阿瑟·刘易斯就认为,传统农业里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即处于完全失业的劳动力,但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生存,传统农业不得不付出高于他们劳动边际产出的工资。传统农业舒尔茨反对上述看法。在《改造传统农业》这本著作里,他借用大量的人类学证据说明,传统农业不存在组织和制度的效率损失。他认为,要素边际产出等于要素价格的基本原理并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即使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这仍然是成立的。但是,他也进一步指出,这种“有效”只是静态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的贫穷来自于它缺

4、少动态意义上的效率,即技术的进步。这也是他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核心所在,即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依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传统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小农体系指的是一种以小农耕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里的“小农”不仅包括自耕农,而且也包括佃农.小农体系不仅制约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现代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持这种论点的人会给出两个理由,一个是小农损失土地经营规模扩大之后带来的规模经济,另一个是小农不利于现代要素、特别是机械的采用。但是,这两个理由都缺乏理论和经验依据。传统农业中国的小农体系针对第一个理由,考虑规模经济的定义如果是经济学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即当

5、所有的要素投入同比例增加的时候,产出会超比例地增加。产生规模经济的核心是某些要素的不可分性,比如一个农户购买的拖拉机。但是,农业生产的多数要素投入如土地、人力、化肥等都是可分的,那些不可分的要素如拖拉机也可以通过市场租赁变成可分的。因此,农业生产不具备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多数对农业生产函数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论。传统农业中国的小农体系针对第一个理由,考虑规模经济的定义如果按流行的定义,及规模经济指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产出规模递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如果其它投入不变,单单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土地边际回报的下。传统农业中国的小农体系针对第二个理由,考虑大农

6、场是否真的有利于现代要素投入的增加。这个论点是否成立,取决于市场的完备程度。在完备市场条件下,无论农户大小,他们都可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要素投入强度,小农户因此不会比大农户亩均使用更少的现代要素投入。在不完备市场条件下,小农户可能比大农户使用更少的现代要素投入。比如,如果信贷市场是不完备的,相比于大农户而言,小农户可能无法购买更多的现代要素投入。从这个角度而言,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与完善银行的信贷体系均是解决现代投入要素缺乏的方法。传统农业微观发展经济学的经验研究发现,即土地单位面积产出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原因:恰亚诺夫的“自我剥削”机制当农户可耕作土地减少时,农户会在土地上投入

7、过多的劳动,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简单模型:说明人地比例的上升如何导致,单位面积的劳动投入随着土地经营面积的扩大而下降,土地单位面积产出也下降。模型设定:农业社会只使用两种要素进行生产,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劳动力投入。假设参与生产的农户是同质的,每户经营的土地数量为T.单个农户而言,但它的劳动力投入L是可变的,假设为传统农业模型设定(续):每个农户的粮食生产函数具有性质:1.不变规模报酬2.单个生产要素投入边际递减,写为Y=F(T,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