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

ID:37146493

大小:1.54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0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_第1页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_第2页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_第3页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_第4页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常用传统康复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第一节针灸一、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一)腧穴的分类大体可分为3类:①经穴②奇穴③阿是穴。又称压痛点。经穴。又称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凡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部位及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称为奇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用以治疗的。腧穴虽有分类,但它们之间又相

2、互联系,构成了腧穴体系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九说:“吴蜀多行灸法,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二)腧穴的作用(略)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第七颈椎下取大椎穴等。2)活动标志: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屈肘于横纹头处取曲池。“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

3、为主要标志,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的腧穴定位方法。常用骨度折量寸简表见简表幻灯片骨度折量寸表.doc指寸定位法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适用于四肢部腧穴的纵向比量以及背腰部腧穴的横向定位。拇指同身寸:以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多用于下肢、腹部取穴。简便取穴法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

4、取列缺;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等。复习:十二经分循行及流注1、循行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交手三阴经。2、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三胆肝祥.(四)十四经穴循行及常用腧穴–手太阴肺经–起止:起中府、止于少商★主治:头面、喉、胸、肺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常用腧穴[列缺]位置: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灵枢·经脉》:“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铜人腧

5、穴针灸图经》:“以手交叉,头(食)指末筋骨罅中。”《针经指南》:“手腕后高骨缝间”;《针灸逢源》:“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主治:头痛、牙痛、头项强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阳明大肠经起止:起商阳、止于迎香★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合谷]位置: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作用:感冒、头痛、面瘫及眼、耳、鼻、口齿、咽喉、颈项、肩臀等病证,中暑、发热、无汗、中风后遗症、妇科病等。常用腧穴[曲池]位置: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

6、。作用:发热、咽喉疼痛、上肢疼痛、麻木、瘫痪、高血压。古代将本穴称为“目灸”穴,可防止老年视力减退、巩固牙齿,并有预防感冒等传染病作用。足阳明胃经起止:起承泣、止于厉兑★主治:肠胃病、头面五官病证、发热、神志病以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常用腧穴[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

7、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常用腧穴[三阴交]位置: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疾病、高血压等。操作直刺0.5~1.5寸。孕妇慎用。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主治:头、枕、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

8、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听宫]位置:在面部,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时呈凹陷处取。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牙痛,癫狂痫。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眼病、头、项、背、腰、骶部、下肢病及痔疮、脱肛、精神病、癫痫等。[膏肓]位置: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咳嗽,气喘,肺痨,贫血,盗汗,健忘,遗精,全身虚弱。足少阴肾经★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涌泉]位置: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