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

ID:37152524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_第1页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_第2页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_第3页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_第4页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0、《松鼠和松果》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松鼠和松果教案 一年级二班王先华课时目标:   ·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   .·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   ·小朋友,请听:“脑袋圆圆,眼睛圆圆,爱吃松果,尾巴像伞”。什么动物?   ·生猜出后,弹出松鼠吃松果的画面。答对了!动画跳出“松鼠和松果”课题。就让咱们一块走进大森林,看看有关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激发阅读的兴趣。·学习本课生字。(采用不同的识记方法)·演示网页:“聪、活、泼”,这些字会认了吗?抽生认读。相机教读。   ·和松鼠一样

2、,真聪明。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和同桌的小朋友读一读。   ·网页演示课后所有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记得快。·打开书42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小组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通畅。   ·引导评价,把读得特别好的地方再读读。   ·你发现这松鼠怎么样?聪明、活泼、可爱……  三、理解课文,巩固生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聪明,能把第一段读给小伙伴听听吗?   ·试试,这句话能读好吗?请生读,重点指导朗读“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聪明活泼的松鼠,

3、美味可口的松果,喜欢吗?读出这种喜欢来!(注重情绪)完成练习:西瓜那么-----,那么-----。------那么-----,那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松鼠吃着松果,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了什么?出示字卡,认读“忽、然”两字。   ·第二段中还有一些生字娃娃急着和大家见面呢!(网页演示“眨、如、总”)认读   ·忽然松鼠想起了什么?(演示从“松树林”到“荒地”的动画)心里觉得怎么样?为什么呢?再读,读出担心。重点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是啊,小松鼠也和你们一样担心难过,它们的心里是多么的焦急啊!   ·你能来读

4、读?(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哎,对了,咱们能帮松鼠想个好主意,行吗?(出现四自然段中的“主意”二字,认读。)   ·你们的主意是什么呢?   ·小松鼠和你们一样聪明,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大家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五、六自然段   ·我们的办法能实现吗?   ·教师演示朗读五、六自然段。(演示“松树长出“网页”)   ·结合课件理解“蒙蒙细雨”“挺拔”   ·咱们把这份高兴给读出来怎么样?(再读五、六自然段)  七、延伸    ·将来森林更茂密。咱们把它画出来吧!(孩子画,之后,可下位交流)·讲一讲“植树节”(课件

5、出示)《11、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松鼠和松果》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认字写字外,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上。一、激趣导入,利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出示谜题:一动物,在树上,特别小,比鸟大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也会跑也会跳,它的身子很灵巧,身上穿着灰皮袄,树上走树

6、上跑,还在树上睡大觉。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课件出示松鼠。松鼠爱吃什么呢?(松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松鼠和松果》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我以图文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比如在理解“蒙蒙细雨”“挺拔”等词语是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的这些重点词句,从而达到理解句子和课文。这样图文对照,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三、教学中,让学生读中悟,中读。以读代讲,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先教师范读,然后,采用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让他们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流利,还要指导他们读出应该有的感情。我觉得阅

7、读教学就要以读为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样的阅读训练,我们的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