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审题

ID:37153180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命题作文审题_第1页
命题作文审题_第2页
命题作文审题_第3页
命题作文审题_第4页
命题作文审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审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明白命题作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    2、了解命题作文的五种审题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相关的能力训练。教学重点:明白命题作文的审题该审什么?教学难点:明白命题作文的审题该怎么审?教学准备:制作两张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宋朝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有个考生是这样画的: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最后这幅画得到考官的赏识,被评为成功之作。这位考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题眼“藏”字,审题审得好。

2、作文也是如此,审题很重要,只有审准了题,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设计意图:提到“作文”二字,学生都比较害怕、厌烦,为了缓解这一紧张气氛,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为上好这一课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明白“审什么”    导入: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审题在整个习作过程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我们中学阶段最常见的作文形式就是命题作文,那么命题作文的审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审习作内容    审习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叙事;是写

3、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2)审习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4、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抓题眼的一般规律是: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3)审文题的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

5、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a、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傍晚的天空》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在傍晚。    b、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的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c、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

6、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d、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如《老师,我要对您说》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要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e、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引申义,

7、如《路》、《红梅》、《蜡烛》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f、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设计意图:每次习作之前,老师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强调:一定要认真审题。可当学生写完之后,老师们总会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走题”了。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看题而是学生根本就不会看题,他们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抓住什么,简直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根本看不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