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

ID:37153873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_第1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_第2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_第3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_第4页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年父子成兄弟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年父子成兄弟【学习要求】1.了解本文所写的两代父子关系,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2.学习作者捕捉生活典型事例、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说出文中表现人物特征的几件事,体会细处落笔、小中见大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理解“兄弟”、“没大没小”、“童心”等词语表露出的智慧思想。【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初步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反复阅读文章,初步了解作者对作者及作者的父亲。2.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感知,了解人物形象,并结合抒

2、情议论,理解其思想情感。(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麦穗()狐肷()粘牢()雕镂()冥衣()圭峰碑()郿坞()忻县()2.解释下面的词语(1)疾言厉色:(2)栩栩如生:(3)人人自危:(4)自顾不暇:(5)笔管条直:3.文中写了几代父子关系?作者欣赏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来解释。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文章的开头“这是父亲的一句名言”中“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父亲前加“我”?2.请学生浏览2—4节,勾画出每节的中心句,看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1)父亲的绝顶聪明体现在哪些方面?(2)父亲的随和主要表现在哪些

3、方面?(3)父亲带着孩子玩,都有哪些玩乐项目?从这些项目可看出父亲的什么才能?孩子们对父亲是什么样的情感?(4)父亲对“我”的教育写了哪几方面的事?3.第4段结尾处列举了抽烟、写情书、喝酒等几个生活情节,这些内容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形象,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二)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笙箫外甥牲口声音B.铭记冥衣泯灭品茗C.模式摹画模样回眸D.衙役屹立病殁佚名2.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放的是他自己胡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胡的。B.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了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

4、笼,接缝处用胶水沾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C.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及其畅快。D.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不责怪,能及格,行了。他画画,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他从不指点我。A.但就也只要就但B.也就也只要就但6C.但就还是只要就可D.也就也只要就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母亲从不责骂我

5、们,或疾言厉色。每当我们犯错,她总是提醒我们要更小心些。B.这次裁员令员工大受打击,士气低落,人人自危,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遭解雇的人。C.他自顾不暇,所以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帮助你顺利战胜这次的困难。D.我开始攀登主要是想躲开那些编排好的运动的循规蹈矩和一成不变。5.填空。(1)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2)文中的“我”有双重身份,既是,又是。据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句子是。6.文章从__、_、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习作者捕捉生活典型事例、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刻画人物的手法一、课前学习

6、(一)学法指导:1.反复阅读文章,分析具体事例,揣摩具体词句,把握人物特点。2.讨论交流,理解“兄弟”、“没大没小”、“童心”等词语表露出的智慧思想。(二)尝试练习1.课文第3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2.“我和儿子的关系也不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请学生朗读5—7节内容,思考下例问题:1.父亲与“我”的关系时“成兄弟”,那“我”与儿子的关系如何呢?(用原文回答)2.作者写了哪些事情来佐证的?3.那“我”与儿子之间是否是一点分歧都没有呢?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件有矛盾的事情?5.文中作者写了两对父子关系,

7、都是表现父子之间要平等、民主、和谐的,那能否只写一对父子呢?6.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虽然都是写的两代父子的兄弟般的情谊,但着笔的角度不一样,思考两对父子着笔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67.两个“没大没小”含义一样吗?从这看出长辈与子女应如何相处?8.文章最后一段中“而且,可恶!”一句中的逗号能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9.最后一段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检测1.下列对作者强调文中的“我”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我”在家庭中身份特殊,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孩子。B.是为了说明“我”不管作为“儿子”,还是“父亲”,都能很好地处理好父子

8、间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