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

ID:37160190

大小:21.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010-10-2421:19:26)转载▼标签:杂谈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二、作者简

2、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三、研读课文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3、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  斫(zhuó):砍伐。  遁(dùn)隐:躲避、隐藏。  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④复述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把握总体。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

4、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小结:文章过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4.四读课文,难点突击。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6、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

7、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

8、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