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说谎吗?

孩子在说谎吗?

ID:3716162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孩子在说谎吗?_第1页
孩子在说谎吗?_第2页
孩子在说谎吗?_第3页
孩子在说谎吗?_第4页
资源描述:

《孩子在说谎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在说谎吗?   儿子今年3岁5个月了,他不爱吃豆子。今天中午幼儿园午餐又吃豆子。老师过来的时候,发现垃圾盘子里有一些豆子。老师问:“这些豆子是谁放的呀?”孩子们都说不知道。过会,另一个孩子说:“老师,它们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老师问:“是从谁的盘子里呢?”儿子回答:“是从我的盘子里。”老师说,你儿子太有意思了。可是我很疑惑,这孩子怎么不承认错误呢?他是在说谎吗?   案例中提到的两位孩子都说了谎。当老师发现垃圾盘里有豆子而询问是谁放的时,第一位孩子说“它们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这个孩子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他可能并没有看到豆子是如何去到盘子

2、里的。而案例中另一个孩子——儿子,因为不爱吃豆子而把豆子放进了垃圾盘里,并且在老师询问时没有主动承认错误,这一行为也属于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作为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时,会担心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但是幼儿说谎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会成为骗子,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幼儿就可能出现说谎行为。幼儿说谎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说谎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想象型说谎、自卫型说谎和虚荣型说谎。   想象型说谎——是指孩子因为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而导致说谎。案例中第一个孩子的说谎就属于这一类型。通常小班幼儿比较容易

3、出现想象型说谎。由于受限于思维发展水平,他们的想象具有很强的虚幻性和夸张性。例如,跟小伙伴形容“我的变形金刚有柜子那么高”。而且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动物会说话,玩偶会生气……案例中另一个孩子说垃圾盘子里的豆子是“被施了魔法自己跑到盘子里去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想象型说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到了中、大班,这种谎言会逐渐减少。   自卫型说谎——是指孩子为了逃避指责和惩罚而说谎。案例中的儿子没有主动承认豆子是他放的就属于自卫型说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儿童说谎都属于这一类型。这是因为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较低,无法多角度看问题

4、,认为当自己做错事时,父母或者老师就会不高兴,把自己当成坏孩子而批评惩罚自己。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只好选择用谎言来掩盖事实。尤其当成人对儿童的要求过于严格,做错事后对其横加指责,甚至棍棒相加而使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时,出于自我保护,他们就用撒谎的办法来逃避预料中的惩罚。比如打碎了杯子说是“爸爸干的”、“妈妈干的”,总之,不论是谁干的,反正不是自己干的。   虚荣型说谎——是指孩子因好胜虚荣而说谎。幼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依赖于外界评价,他们喜欢听好话,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当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幼儿就会向家长编造自己的“

5、成绩”,以换取表扬或奖赏。这种说谎也常见于幼儿在互相攀比时,因为想要得到同伴的羡慕,而用不实的语言来来夸大或虚报自己实际拥有的东西。   在了解了幼儿说谎的心理特点和原因后,该如何应对呢?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正面教育,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对于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要做的是放宽心态,平静对待,根据孩子说谎的原因,依据其年龄特点,进行正面引导。不要轻易给孩子的行为贴上“撒谎”的标签,更不要随便把孩子的撒谎与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否则可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甚至会自暴自弃。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更应

6、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不经意、看似无心的话语,都可能被孩子模仿,或在潜移默化之下影响孩子。具体来说,父母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说谎,哪怕只是很小、很平常或者善意的谎言都不行;不要轻易向孩子许诺,说过的话就要尽量兑现,实在不能兑现的,要向孩子说明原因,切不可随便以谎言搪塞。   依据谎言类型,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   1.对于想象型谎言,应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对于想象型谎言,父母无需大惊小怪。应该尽量给予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满足其表现欲,如,鼓励孩子自编故事、续编故事,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等释放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区

7、分想象和现实,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提高其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   2.对于自卫型谎言,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惩罚适度对于案例中儿子的自卫型谎言,这位家长首先要做的便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检查自己平时对孩子是否过于严厉,从而导致孩子产生消极防御心理而说谎。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得当,则要考虑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宜。作为大人,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鼓励他承认并改正错误。帮孩子树立“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担责任、不改正”的信念。案例中孩子承认之后,老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并引导孩子明白爱惜粮食、不挑食等道理。放学回家后,家长也可以进一步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