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60010

综合自然地理60010

ID:37173016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综合自然地理60010_第1页
综合自然地理60010_第2页
综合自然地理60010_第3页
综合自然地理60010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地理600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试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自然因素:暴雨开始早, 结束晚; 降雨过程多, 持续时段长。人为因素:①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降雨时江水直接冲进江河,还将大量泥沙带进江河,湖床抬高。②“围湖造田”,“填湖建房”的现象严重。长江流域的湖泊面积缩小,储蓄调节水量的功能大大降低③人类生活、生产垃圾倾倒入江湖,堵塞江湖,使河道变窄,河床变高,淤积堵塞,严重影响了蓄水泄洪能力措施:a 科学及时地预测预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查险及溃口截流、管涌堵漏抢险战斗、科学监控灾区疫情;专家制定防洪预案和抗洪应急方

2、案。 B在长江流域增加了多个蓄洪区,减轻洪水爆发力。C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在长江中上游实行封山育林,长江中下游地区建成防洪堤,同时疏通河道、清理垃圾,禁止围湖造田,恢复河道行洪能力。D实现蓄洪南水北调。2.结合蒋卫国老师的论文,分析如何定量量化湿地变化研究中驱动力的贡献率通过空间叠置、遥感技术和北京湿地相关数据,将城市湿地水体分为不同的类型。获取北京城市湿地1986、1991、1996、2000、2002、2004、2007的数据,确定影响湿地变化的13个驱动因子。用灰色关联分析来分析每个驱动力因子和城市湿地总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相关

3、系数确定6个主要驱动力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6个驱动力因子对城市不同湿地面积变化的贡献率。通过研究分析主要驱动力因子和不同类型湿地之间的关系和机制,得出了5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北京地表水的总面积在1986到1996年增长,在1996年到2007年逐渐下降。第二:河流湿地,湖泊、蓄水面积等逐渐减少,河流、湖泊、蓄水面积等变化趋势影响整个湿地面积变化。第三:影响湿地面积变化的六个驱动力因子分别是年降水量、蒸发量、上游来水量、地下水供给量、城市化速度、日平均浪费水量。第四:水资源的水文学指标例如上游的来水质量和地下水质量是影响湿地面积变

4、化的最重要与最直接的驱动力。这两个因子总的贡献率为43.94%。第五:气候因子例如降水量与蒸发量是湿地面价变化的外部因子,他们的贡献率为36.54%。第六:主要的人为驱动力因子如城市化率与日平均浪费水量的贡献率为19.52%。3.结合宫兆宁老师的论文,分析如何定量量化湿地变化研究中驱动力的贡献1、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可通过遥感和GIS技术来完成,相关数据还可以从相关部门、统计年鉴等处获取。2、数据的处理运用树型决策分析法、?值法对水体特征进行分析,将湿地进行分类。用灰色相关分析法筛选出主要驱动力。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计算出各驱动力的贡献率。3

5、、分析结果根据处理好的数据、指标分析主要驱动力和各种类型的城市湿地间的关系、机制,一般,贡献率越大的驱动力对湿地时空演变的影响越大4.什么是垂直地带性P100?影响因素?a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地带性分异的两个前提。 b气温、湿度及降水。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4c与海洋的距离(湿润与干旱地区) 距海洋的远近不仅影响水热条件,而且还影响带普的性质,除极地和高纬区

6、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普与大陆性带普之分。d.山地的坡向 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5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关系?1、温度递减这一共同成因,使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之间出现了相似之处,且在海洋性条件下,垂直带谱能较好地“重复”水平带谱的更替规律。 2、垂直地带性并不像“竖起的水平地带性”。 (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对比关系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外貌截然不同的自然带。 (2)基带把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联系起来,同时又制约着垂直地带性带谱的性质

7、和类型,出现了高、中、低纬之间,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之间,山体垂直带谱的差异。 (3)垂直地带性还受山体自身特点,如山体与风向、山体形态、山体高度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于水平地带性的特点。 (4)外貌相同的自然带,在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中,其生态条件、结构特不一样,表现为热量条件、温度变化、植物种类、结构的差异。 综上所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由温度递减产生联系,基带是他们的纽带。同时,基带的特点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又使他们产生差异,各具特色。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类型划分、土地资源评价

8、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研究有何联系和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