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ID:37174543

大小:172.7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2月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Feb.2007第1期(总第80期)Journalof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Shandong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InstituteNO.1Ser.No.80论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宁(山东行政学院,济南250014)摘要:我国目前不应废除死刑,并从物质条件与人文背景

2、来分析死刑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必然消亡,但是死刑废除的过程是一个死刑限制过程。关键词:死刑;死刑制度中图分类号:D92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154(2007)01-0088-03OntheStatusQuoandDevelopmentTrendoftheSystemoftheDeathPenaltyLIUNing(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jinan250014,China)Abstract:Atpre

3、sent,ourcountryshouldnotabolishdeathpenalty.Itisnecessarytoexistthedeathpenaltyfromthephysicalconditionandthehumanismbackground;Whilefromthedevelopmenttrend,thedeathpenaltyoftheourcountrycannotbutdieout,butthecourseoftheabolishingthedeathpenaltyisthe

4、restrictprocess.Keywords:DeathPenalty;DeathPenaltySystem一、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命价值的相对轻视。人是生产力的基础,但我国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或者从形式上阶段,生产力供大于求,因此也不可能出现废除死刑废除了死刑,但是这并非意味着目前的我国,也要废来保护生产力的状况。可见,我国目前缺乏废除死除死刑。任何制度的存在与发展、产生与消亡都与刑的物质条件。其一定的物质条件相适应。另外,制度的存在与否(二)从人文背景看我国死刑制度也要考虑国

5、人的感受,正如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所言:从国外死刑的废除历史看,死刑的废除需要一一个健全的法律(同时也指制度-笔者注),首先定思想基础。基于死刑的价值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就应考虑社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要求,无论这种感死刑不人道是死刑废除最为合理的立论,但是死刑受和要求是对还是错。如果法律不帮助人们,人们不人道并未成为我国民众的一个基本认识,究其原就会从法律之外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报仇激情,法因,笔者认为是我国缺乏类似西方启蒙运动那样的律就别无选择,就只能满足这种渴求本身,并因此来权利思想宣扬运动。自

6、由、民主、博爱为西方启避免私人报复的更大邪恶。而在这一刻,法官,无论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广为当时民众认可,在这些是个体还是作为造法者,所鼓励的并不是这种复仇权利思想的引导下,人道性也必定受到人们的重视,[1]的激情。因此,对于我国死刑制度我们应该从我最终才引发西方的死刑存废之争。但从我国的历史国物质条件和人文背景进行分析。看,我国从未接受过类似启蒙运动的思想传播,反而(一)从物质条件看我国死刑制度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锢着人类的文明思想,一些原我国!宪法∀在序言中已经指出我国将长期处始的思维如杀

7、人者死以牙还牙等思想在社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物质基础非常滞后,人中得到宣扬。现实中,人的权利、尊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命并非是至高无上,人们一谈到死刑废们对于财产关系、经济秩序十分看重。在这样的价除就以犯罪率高等因素进行反驳,生命价值的保护值观引导下,对一些财产型犯罪像人身型犯罪一样并没有真实的得到承认。另外数千年的非文明思想被处以死刑。另外劳动力的过剩也是导致我国对生收稿日期:2006-11-12#88#2007年2月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8、Feb.2007第1期(总第80期)JournalofShandongAdministrationInstitute&ShandongEconomicManagementPersonnelInstituteNO.1Ser.No.80源远流长,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在这种文此种方针来弱化刑罚的报应性、惩罚性,在刑事政策化背景下,我国现阶段也不具有废除死刑的人文思上限制死刑,从而为死刑废除奠定一定基础。想基础。(二)死刑立法的限制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