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ID:37175218

大小:47.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1页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2页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3页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4页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云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论文(设计题)云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研究,从最初对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到获得幸福感的途径、目标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格特点等,已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在此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而我国学者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开始重视对主

2、观幸福感进行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其中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西方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多开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研究。再者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标志着个体心理生活的质量。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精力旺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缺少磨难,处事相对幼稚,因此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下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即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为云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现实和

3、理论依据。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东方人和西方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学术界直到近代才开始对幸福感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研究。至1967年Wannerwilson回顾了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中对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作了总结。自那30年后,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倾向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严标宾等,2004)。“主观幸福感”一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

4、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③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即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严标宾等,2004)。至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经

5、历了两个阶段,目前正进入第三个阶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单项目测验,因而在信效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研究试图对导致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某些推断,但总的看来这类研究不可能揭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在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的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适应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目标理论、流程理论、

6、社会比较理论、评价理论等理论模型,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面也取得了相当进展,发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项目测定。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应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我国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问题关注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的研究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主观幸福感的问题(刑

7、占军,2002)。目前,有关主观幸福感的专题研究也不断涌现,并对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人格类型差异、职业差异等作了许多比较研究,从幼儿到老年的不同年龄阶段均有涉及,同时跨文化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成为当前主观幸福感的一大热点,但有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例如,在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中,结论大多为男女主观幸福感接近相等,也有的认为女性比男性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国外学者Haring,Stock和Okun提出男性的幸福感比女性的稍高一些,但这种差异很小。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国

8、家中,女性比男性的消极体验更多,但没有发现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影响。Leeseccombe和Shehan也发现在整个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上,男女接近相等。我国学者许淑莲(1997)、何瑛(2000)、郑雪(2001)等分别对我国大、中学生进行研究,也发现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与Wilson的研究结果一致。但W·Wood等却发现女性具有更高的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Eagly(1987),Wendy和Nancy(1990)研究也发现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