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教材分析(1)

六下教材分析(1)

ID:37185843

大小:22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1

六下教材分析(1)_第1页
六下教材分析(1)_第2页
六下教材分析(1)_第3页
六下教材分析(1)_第4页
六下教材分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教材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灵宝市实验小学何江萍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阶段,数学教学承担着两个基本任务:任务一: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任务二:引导学生对第一、二两个学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实现从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的衔接与过渡,为第三学段(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部分既有“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这些传统教学内容,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负数”和“数学广角”中的抽屉原理。并且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如“圆柱与圆

2、锥”中旋转长方形形成圆柱,旋转三角形形成圆锥;“比例”中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绘制与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统计”中对由于数据不当或绘制不当而可能造成的误判进行辨析等。第二部分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形成数学认知结构为目的,着眼于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引导学生对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网,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与以往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以往虽然也曾经多次进行过单元或期末的整理与复习,但是无论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或数量,与这次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的整理与复

3、习都是不可比拟的;二是,这次整理与复习的目的除了要对六年来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回顾、弥补、梳理、整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创造条件。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的六个单元中,“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与复习”三个单元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约占教学总时数的90%。提升这三个重点单元的教学质量,无疑是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圆柱与圆锥圆柱与圆锥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2、使学生

4、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1、圆柱与圆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长方体和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前面关于第一部分的教学要点,可以大胆地放手引导学生按照“原型观察→联想对比→链接转化→总结概括”的程序进行。原型观察——对大量圆柱形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包括观察、触摸、测量、拆拼等);联想对比——从圆柱联想到长方体、从曲面联想到平面、从曲面面积联想到平面面积、从圆柱体积联想到长方体体积;链接转化——通过剪展使圆筒形转化为长方形、通过切拼使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总结概括——形成圆柱的表象和概念,

5、得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侧面展开是正方形——难点在圆柱的侧面展开教学过程中,另外一个难点是和这个过程紧密联系的,那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时候,圆柱的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相等。特别强调: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而不是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这是第一个易错点。单纯的理解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建立在刚才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当学生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时候就要抓住契机:正方形的边长是圆柱的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追问之后,学生一看就能恍然大悟:正方形的边长既是

6、圆柱的底面周长,又是圆柱的高。所以就能很快理解:当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是正方形的时候,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而非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汇总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是该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三分之一,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圆锥体积的变式训练在学习完圆锥的体积之后,学生已经会根据圆锥的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在这个时候,就行变式

7、训练教学时很有必要的,它既是对知识的举一反三又是为后续学习等积变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变式训练是这样的。告诉圆锥的体积和高,求圆锥的底面积;告诉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锥的高。等积变形在学习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后,小学阶段所有的立体图形全部学完了。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摆在眼前。①一堆圆锥形的沙子,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2米。把这堆沙子铺在宽10米,厚2厘米的路上,能铺多长?分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等积变形的题目。比例比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蕴含比例关系的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8、和几何形体求积公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本质上可以说,比例关系是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相关知识的浓缩和提升。比例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