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

ID:37187601

大小:1.9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_第1页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_第2页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_第3页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_第4页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OPTICALCOMMUNICATIONTECHNOLOGYNo.2中国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①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蒙红云冯德军赵春柳杨石泉武志刚董新永李杰董孝义(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300071)摘要随着光通信传输码率的提高,偏振模色散(PMD)的影响越来越大,它限制了信号的传输距离,降低了信号的质量,所以必须对PMD进行补偿。简要介绍了PMD的产生机制及目前高速光通信中常用的几种PMD补偿技术。关键词光纤通信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N818A引言目前,光纤通信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通信产业的最主要方向之一

2、,传输距离和系统比特率的升级也十分迅速。由于近年来色散补偿技术的发展,波长色散已不再是通信系统的限制因素。随着长距离、高比特率系统的发展,PMD(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的影响已日益凸现,它已成为限制高速光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0Gbƒs及以上速率的高速光通信系统的长距离传输中,由于PMD可能在数字系统中造成脉冲展宽失真变形,使误码率增高,限制传输带宽;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产生高阶畸变效应和偏振依赖损耗,导致非线性效应,所以必须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PMD进行补偿。然而PMD的补偿十分困难,因为它是一个与多种

3、因素有关的随机过程。由于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主要做些理论上的研究1,国外也主要只有一些大公交的偏振模,即LP0,1基模。这两个模式在光纤中相互对立地传播。当光纤材料有双折射时,二者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从而导致模式之间的差分群时延(Differ2entialGroupDelay,DGD),即偏振模色散(PMD)。导致PMD产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理想光纤的模截面是标准圆形,LP0,1模的两个正交偏振模是完全二度简并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尺寸不规则和在光纤中残留应力会使折射率分布呈现出

4、各向异性而导致PMD的产生。在光纤的生产、成缆、光缆敷设和环境影响等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挤压、弯曲、扭转和环境温度等可能使光纤沿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折射率分布(即双折射),从而形成PMD。光纤是由芯、包层、涂敷层等数层结构组成的,各种材料的热涨系数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小的热应力分布不对称都可能导致纤芯材料的各向异性,从而通过光弹效应产生应力双折射,导致PMD。另外,当光信号通过一些光通信器件诸如隔离器、耦合器和滤波器等时,也会由于器件结构和材料本身的不完整性导致双折射,产生PMD。1司2和研究机构3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比较常用

5、的几种PMD补偿技术方案。偏振模色散及其产生机制在常规单模光纤中实际上传播的是两个互相正22002年第2期蒙红云冯德军赵春柳等: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43调节P1和Σ,可以补偿一阶偏振模色散;控制P2和K可以补偿高阶偏振模色散。Antonio等人11利用该补偿装置,对40Gbƒs的高传输速率进行了补偿实验。比较了无补偿器、一阶补偿和高阶补偿的眼图的顶部和底部的差异,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显然本方案对一阶和高阶偏振模色散都具有很好的补偿效果。3.1.3光补偿方案三该补偿方案的原理如图4。色散补偿器件为高双折射非线性啁啾光纤光栅(Hi2BiNC2

6、FBG)。在光栅带宽范围内,对于相同波长不同偏振态的偏振模,它们在光栅中的反射位置是不同的,这样,不同的偏振态将产生不同的延迟时间,进而起到补偿作用。光栅的非线性啁啾确保了不同偏振态时间延迟大小的可选择性。S.Lee12等人在高双折射光纤上写入可调的非线性啁啾FBG,在10Gbƒs传输速率的通信系统中取得了在175ps范围内可调的补偿效果。但是由于非线性啁啾FBG的应用,该补偿系统不可避免地给补偿信号引入了啁啾,这种啁啾(导致热色散,CD)限制了补偿后的信号的传输距离。为了消除FBG引入的啁啾,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方案13,即图4(b)所示。信

7、号从一端进入光栅,反射后,从另一端进入同一光栅。由于CD只决定于进入FBG的端口,信号从长波长端口(long2Κ)或短波长端口(short2Κ)进入,经过光栅反射,色散是负的(或正的),因此光栅第一次反射引入的啁啾被第二次反射引入的啁啾抵消,即热色散图1光补偿方案一原理图PMD补偿技术目前,用于PMD补偿的技术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光学方法、电学方法和光电结合法。3.1光补偿方案3.1.1光补偿方案一该补偿方案的原理结构如图1。图中光延迟线为保偏光纤(PMF),对两偏振模之间的时延差进行(∃Σ1+∃Σ2)的补偿。偏振控制器的目的是调整输入光

8、的偏振态,使之与保偏光纤的输入相匹配。T.Takahashi4~6等人利用这种补偿方案,实现了长距离(10000km,PMD:0~66ps)高速率(10Gbƒs以上)光纤通信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