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

ID:3719765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_第1页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_第2页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_第3页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_第4页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拓展阅读浅谈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外延展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但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须借助课内外的衔接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才能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增之

2、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何以使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即不是勿达目的缺乏火候,,也不是失之偏颇的过犹不及,而是达到准而有度呢? 一、留住语文的“根”——标度我们来看《太阳》教学过程的案例: (一)学习课文。(1)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2)了解太阳的特点——形体大、温度高、距离远。(3)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杀灭病菌、形成风云雨雪等。 (二)延伸课外。先放一段太阳活动的录相,而后问学生还知道有关太阳其他什么知识。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如下知识点。(

3、1)太阳的大家庭中九大行星;(2)太阳也会熄灭,大约要到50亿年以后;(3)日食现象;(4)太阳的自转和公转;(5)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最后,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出一期“太阳”知识的报纸。 这样的课外延伸无疑使语文课异化为常识课。不能否认,语文课确有知识教育的作用,也即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语言、文学知识、某些文化知识。但是,语文教学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折本求末、喧兵夺主从来就是愚蠢的行为。当然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都是具有浓烈文学和人文信息的文学作品,(

4、像《太阳》便是常识性知识的说明文)但是,无论是何类课文,我们在课外延伸时均应考虑如何使课外材料的拓展为达成语文学科的目标服务。如果不是从是否具有语文价值出发去延伸语文材料,必然失去对语文教学的语文化的控制,使语文课丧失语文的本质特征。“交叉、渗透和整合”时切记: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掌握和提高,“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的积极形成,“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全面优化的目标才是语文教学之“根”。 二、瞄准衔接的“靶”——准度   课外延伸的“靶”心何在?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新的言语形式出现之处。 其他

5、课程(外语除外)是借助言语学习言语的内容,以各自不同内涵的言语内容为教学本体,惟独语文以言语形式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如学习郑振铎写的散文《燕子》,绝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识,而是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切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着力点。为了促使学生掌握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不妨把新的言语形式出现之处作为课外衔接的“靶心”,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学习表达。如《趵突泉》的小泉部

6、分,借助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得栩栩如生: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冒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像攒得很整齐的珠花,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在品读这一段语言材料后,可提供一段录象材料,让学习学习文章组合语言之妙进行描摹,用美的语言尝试美的表达。 (2)内容难以理解品味之处。 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担子一词指什么?学生一下子很难体会到母亲的压力、责任、困难,如果课前让学生读些类似的课文,

7、理解起来就容易些。(3)情感难以达成共鸣之处。 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极为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这就需要教者延伸一部分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如《落花生》一文中,有一段话学生难以认同:所以,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默无闻,对他人有用的人。学生认为,父亲干吗要孩子做花生一样的人啊,做一个像桃子、苹果一样的人,即体面,又对人类有贡献不是更好吗? 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8、也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以自主地发展。但是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文本,我们撷取了文化精髓时,并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及实践能力。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它原有的意蕴。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父亲教育孩子的一番良苦用心,必须补充许地山的家庭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有关资料,促使学生明白父亲希望孩子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跟家庭所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