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

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

ID:3719934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_第1页
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_第2页
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_第3页
资源描述:

《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仿例,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招术,通常是照葫芦画瓢,“亦笔亦趋”。学生不会探究创新,学习难以进步。由此想起中等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来。班上的张伟和李兰,每节课,都认为学懂了,作业也会做,可隔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王利和孙英,平时学习比较刻苦,课堂笔记作的也好,可就是每次考试成绩上不来。这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不差、其他科成绩或技能也比较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仿例”式的数学学习,其成绩和品质落后于其他学习者,成为“中等生”。平时重视抓“两头”,他们常被忽视。有潜力,学习应该是可进的,

2、帮他们一把非常必要。“中等生”为何走不出“仿例”的困境呢?经过考察和反思,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动脑筋的少,笔记课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老在“仿例”,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读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性与求异性,没有从初中的模仿学习,过渡到“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陷入困境,并恶性循环。有时,他们认为的懂,未必就是老师要求的懂。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仿例”的困境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让中等生“活”起来首先是改变对中等

3、生的看法,从根本上重视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中下成绩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催急了,就照抄别人的.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设法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他们交谈,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轻言放弃总是太早;也可以在作业,或是单元试卷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有一种执着,对他们的教育很难一次凑效,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有一种韧性和毅力,拒绝放弃,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其次是改变角色地位,把学习

4、的主动权给学生。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制自己在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至少百分之四十的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的面要广;力争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掌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学习。第三是让学生“动”起来。我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鼓励“上课答问、提问自由,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和课本的思路”,深受欢迎。围绕一个主题,“茶馆”式课堂,学生学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也更有活力、有生机。要改变中等生“仿例式”的学习,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构

5、建“活”课堂。二、抓好习惯形成,把中等生“带”起来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而更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个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天生脚快的兔子,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中等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在于很早就落后在学习习惯上。不论

6、新学期,还是新接手一个班,我总是从习惯抓起.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攻心,激兴趣、讲方法、谈要求,从要求到习惯.比如在书写上的规定与要求,在预备铃响后作什么,如何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跟着老师思考质疑的习惯,分析错误与纠正错误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复习与小结的习惯,自测的习惯,笔记的习惯等等.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动笔,一个结论的推出,必须步步有根据,一丝不苟,亲自验算。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班上的很多学生在严谨的训练中得到了甜头,而那些不按要求,习惯没有改过来的学生也尝到了苦头。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学

7、习、生活等)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基础。对教学班而言,积久的良好习惯,就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文化,互相影响,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三、改革评价方式,使中等生“热”起来单从分数来评价学习,必然影响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用好评价这个杠杆呢?一看分数不惟分数,用分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确立奋斗的目标;二在课堂上对中等生的问题、思想作出及时的评价,有时用放大镜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有时则当头棒喝;三时常在中等生的单元试卷上、作业本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和对症下药的批注、圈点,作出一些发展性、进步性评价,来激发他们

8、的学习热情。总之,帮助“中等生”走出“仿例”的困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应尽职责;立足于“课堂革命”,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永恒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