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

ID:37200128

大小:11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9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_第1页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_第2页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_第3页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_第4页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一):总论陈友冰第一编 总论国学家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家庭不仅是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组织的最基本单元,孩提时代思想行为的最初和最持久的灌输者和影响者。这位众多的回忆录和人物传记所证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子女教育是在家学私塾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完成的。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关注下长大的。“立人”的起点在家庭。家风是孩子在父母亲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举一动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传。它日积月累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慢慢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开花结果。国学中华民族历来重

2、视家庭教育,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家教中国最早的诫子书《母训》,即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至于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童蒙读物、增广贤文更是汗牛充栋,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共著录中国历代出版的家训著作一百一十七种,其实公开出版的家训远不止这个数,很多家训并未收入丛书中。比如清代的《金氏家训》、民国年间出版的《万福堂家规》等等。其中堪称代表、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孔子

3、家语》、《颜氏家训》、《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包拯、司马光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程子四箴》、《童蒙训》、《增广贤文》、《神童诗》、《金璧故事》、《幼仪杂箴》、《霍渭厓家训》、《洞学十戒》、《小儿语》、《社学要略》、《好人歌》、《弟子规》、《小诗、《温氏母训》、《林氏集训蒙诗》、《夙兴夜寐箴》、《名贤集》、《家常语》等四十多种。国学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的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

4、,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中国历代家教的性质和特征国学家教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中国古代以家为社会本位,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自身修持开始,逐渐扩大到国家天下,所以对家庭教育尤其重视,也因此历史上的家训、家戒层出不穷。其间内容固然繁富、斑驳,但主题却非常突出,指导思想也十分明确,即以学会“做人”作为“第一要义”。其中以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个层次作为最高境界,以儒家圣贤关于“成孝敬、厚人伦、移风俗、美教化”作为家教的内涵和成败标志。作为封建时代的家教,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国学第一,家教文化具有初始性、持续性、长期性这一

5、明显特征,往往会给人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家教是以家庭为载体,由父母或塾师主导,而且往往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文化教育和思想灌输。它往往从孩提时代漫蹒跚学步就已开始,而且伴随着身体和知识的成长而成长。它是大把大把时间的积累,是一种默默持久的薪火相传,是一种不惧世事沧桑不惧艰难险阻的对美好德行的顽强坚守。现代教育研究证明,早期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它对一个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心理行为、性格爱好,乃至善恶价值判断和道德取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颜氏家训》所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人生幼小,精神专

6、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都是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国的早期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教或家训来实现和完成的。中国历代一些杰出人物,他们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史思想家,与其家庭教育,尤其是孩提时代父母的影响具有和很大的关系,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如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代表人物、孔门的亚圣,没有成为丧葬者、屠夫和商人,恐怕与母亲的教育和决策关系极大。还有岳母刺字,岳飞之所以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爱国雪耻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岳母“精忠报国”系!东汉的范滂是为很有操守和节义的党人。他被关入监狱,竟对狱卒说,其他犯人身体不好,毛病

7、多,要打就先打我!公元169年,朝廷的当权太监下令逮捕范滂。县令郭揖接到命令,不肯动手,想和范滂一起逃亡,范说:“我不过一死而已,怎么好意思连累你呢,何况我真不忍心让老母亲跟着我颠沛流离。”他和母亲诀别时对母亲说,弟弟孝顺,会照顾您,我死了,您别太难过。想不到老母亲回答:“你今天能和李膺、杜密这样正直敢言的人一同赴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你既要留下清正的美名,又要长命百岁,这怎么可能呢?”范滂跪受教诲,拜别老母,慷慨就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