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ID:37206620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1页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2页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构造时,通常会使用(放大镜)帮助我们观察得更细致些。2、放大镜的最大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3、放大镜实际上是由(凸透镜)的镜片制成的。4、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5、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上下)移动,直看清楚止。6、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凸度)有关。8、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自制放大镜中凡是(圆柱形)和(球

2、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9、人的(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10、放大镜是(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民间又称(老花镜)。放大显示器后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1、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就(越大),同时获得物体信息就(越多),而(视野)就会(越小)。(玻璃球)观察视野最小。12、(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3、苍蝇、蜻蜓、蝴蝶的眼睛都是(复眼)。(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是(嗅觉)和(触觉),有的还有(听觉)的作

3、用。14、像蚂蚁、蝗虫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叫做昆虫。昆虫是自然界(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生物。15、(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16、(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触角形状是(棒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17、按照物质内部结构分:(晶体)和(非晶体)。像白糖、食盐、碱面、雪花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像玻璃、珍珠、橡胶、琥珀等形状不规则的是非晶体。绝大多数物质(晶体)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

4、)、甚至(X光)。18、雪花是由空中(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晶体,形状呈(六角形)。19、制作晶体有两种方法是(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20、晶体的用途中,(红宝石)晶体激发后发出激光叫激光晶体,可用作(激光手术刀);半导体晶体可用(电视机)、(电脑)中。21、最早的显微镜是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22、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SARS病毒。(德国)科学家最早制成第一台一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

5、倍),可以观察(大肠杆菌)、(SARS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等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外还有放大近3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2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4、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起来。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25、显微镜中对着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对着人眼凸透镜叫(目镜)。26、实验器材中,培养微生物或菌落的是(培养皿),夹取实验材料的是(镊子),吸取

6、少量液体的是(滴管),染色的是(碘酒),放置切片标本的是(载玻片)。27、显微镜结构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28、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29、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培养)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我们可用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进行霉菌培养。30、洋葱切片:1、把洋葱切成(两半)。2、掰下一块。3、在内面用小刀叶子表面轻轻划(“井”)字。4、用镊子取(“井”)字中间(表皮)。31、我们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到物体的特征。32、宝石花(根部)吸水能力特别强,而(叶片)蒸发水分的

7、能力又特别弱。叶片上的(气孔)极少。33、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就是依靠(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的。34、(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35、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36、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这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加入(酵母菌)才会有的。37、(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并加热时体积膨胀,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