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

ID:37206808

大小:9.80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1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_第1页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_第2页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_第3页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_第4页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杂粮作物病害之——玉米病害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又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病害问题一直是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常年损失6%~10%。全世界玉米病害有80余种,我国有30余种。近年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弯孢菌、尾孢菌叶斑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近几年来发生普遍,并有加重的趋势。玉米粗缩病、纹枯病、锈病、褐斑病已在局部地区发生,对生产影响很大,应加以重视。0504030201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茎基腐病介绍几种主要的玉米病害01

2、、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我国各玉米产区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病原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称大斑凸脐蠕孢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该病害引起的损失主要是果穗减少,种子干瘪,百粒重减轻。损失程度不仅与病情相关,而且与侵染的时间有关,在玉米授粉后2~3周受害,损失可达50%,在4~5周受害,严重的可减产15%~25%,在接近成熟时受害,影响不明显。灰绿色(田间)或水渍状(室内)小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融合

3、,叶片变黄枯死初期中期后期玉米大斑病的主要症状: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Mo17、掖单系列品种、登海系列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卫生,深翻土地,摘除下部老叶、病叶,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粪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提高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最好在发病初期喷防,效果好的药剂有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特谱唑等,间隔7~10天,共喷2~3次。02、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也称玉米南方叶枯病,是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病原菌为玉蜀黍双极蠕孢菌。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

4、体和分生孢子在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目前,小斑病在我国主要发生于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广东、广西、陕西、湖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据估计,一般中等发生年份感病品种损失10%~20%,严重可达30%~80%,甚至毁种绝收。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感病,在叶片上产生小病斑,周围或两端有褐色水浸状区域,病斑常融合在一起,叶片迅速死亡。一般玉米品种的病斑多在叶脉间产生,多为椭圆形或长方形,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多数病斑连片,形成大的枯死病斑。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5、有农大108、豫玉22号、郑单958等。2)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摘除下部老叶、病叶,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最好在发病初期喷防,效果较好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03、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病原物为担子菌门丝轴黑粉菌。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

6、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畸形,呈多叶状。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丹玉系列、西农11号、

7、农大3315等。2)种子处理。①药剂拌种用三唑酮或多菌灵拌种,大面积防效达60%~70%。②种衣剂用克福醇悬浮种衣剂或丁硫福戊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效果达80%左右。3)实行3年以上轮作、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浅播。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04、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座在玉米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7个月之久,但埋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的病原菌不能存活。我国最早于1991年的辽东省丹东、庄河等地突然大发生,许多玉米杂粮杂交种和自交系感染此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个别严重的地块减

8、产30%以上。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初期灰褐色矩形条斑,仍局限在叶脉间,与叶脉平行中期成熟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可相互汇合而造成叶枯后期该病主要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