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

ID:37210870

大小:11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_第1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_第2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_第3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_第4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最佳试验条件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05级3班景萍4050716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最佳试验条件的选择一、实验目的1.学习原子吸收光谱法最佳实验条件选择的方法。2.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根据物质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优点:(1)检出限低,10-10~10-14g;   (2)准确度高,1%~5%;(3)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4)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

2、各种样品中)。缺点: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2.实验条件的选择: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实验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测定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方法的选择性。本实验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条件(包括燃气的流量比、灯电流、单色器通带宽度以及燃烧器高度和位置)等的选择和优化,选定测定钙的最佳实验条件。(1)吸收线波长:选择吸收线波长通常要从灵敏度,稳定性,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对谱线比较简单的元素,应选择共振线作分析线,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2)燃气、助燃气的流量比:助燃比不

3、同,火焰的温度和性质不同,因而元素的原子化程度不同。通常固定空气流量,改变燃气流量来改变助燃比。在不同助燃比时测定吸光度,吸光度最大的助燃比为最佳助燃比。 (3)灯电流:灯电流的选择要从灵敏度和稳定性两方面来考虑。灯电流过大,易产生自吸作用,多普勒效应增强,谱线变宽,测定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弯曲,灯的寿命减小。灯电流低,谱线变宽小,测定灵敏度高,但是灯电流过低,发光强度减弱,阴极发光不稳定,因而谱线信躁比降低。一般的原则是在保证稳定和适当的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灯电流。(4)单色器通带宽

4、度:狭缝宽度的选择以能将吸收线和邻近线分开为原则。狭缝较窄,灵敏度较高,但躁声较大,信躁比不一定高。(5)燃烧器高度:火焰高度不同,其温度和还原气氛不同,因而被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随火焰高度的不同而不同。测定燃烧器不同高度时的吸光度,以吸光度最大时的燃烧器高度为最佳燃烧器高度。三、实验仪器TAS-98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钙空心阴极灯、1.0mg/mL钙离子储备液、容量瓶、吸量管。四、实验步骤1.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1.0mg/mL钙离子标准溶液0.5mL于100mL容量瓶中

5、,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仪器调节:(1)启动计算机,打开TAS-986电源开关。(2)鼠标双击“AAwin”图标,启动工作站,选择联机,仪器初始化。选工作灯和预热灯,寻峰,预热30分钟。(3)光源对光:将空心阴极灯(钙)放在灯架上,调灯电流,狭缝在0.1nm处,调波长鼓轮,找出钙的共振波长422.7nm。(4) 燃烧器对光:燃烧器上方放一张白纸,调节燃烧器上下前后位置,使光轴与缝隙平行并在一垂面上。(5) 在工作站界面上点击“仪器”,再点击“燃烧器参数”,设置原子化器工作条件(燃气流量、燃烧器位

6、置等)。(6) 打开空压机电源开关,调出口压力为0.25—0.3Mp。然后打开乙炔气总阀,调减压阀压力为0.05Mp,点火。(7) 点击“测量”,设置标样个数,浓度大小及单位。(8) 进样管放入空白液中,点击“调零”。调零后将进样管放入样品中,点击“开始”,测量样品吸光度。3.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1)燃气流量的选择:在“燃烧器参数”中改变“乙炔流量”为不同值,在每一流量下测定5.00µg/mL钙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曲线上最大吸光度所对应的燃气流量即为最佳燃气流量。(2)灯电流的选择: 在1500

7、mL/min助燃比及h=6mm燃烧器高度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灯电流时喷雾5.00µg/mL钙标准溶液时,测量吸光度。选吸光度稳定及大的所对应的灯电流为最佳灯电流。(3)狭缝宽度的选择: 在上述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将狭缝宽度置于不同值,喷雾5.00µg/mL钙标准溶液,测量吸光度。选择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为 最佳狭缝宽度。五、数据处理1.乙炔流量-吸光度数据及其曲线燃气流量(ml/min)吸光度AA平均值RSD12000.11960.11810.11810.11860.73%15000.13240.

8、13290.13140.13220.58%18000.07720.07660.07650.07680.64%20000.06160.06240.0610.06171.1%2.燃烧器高度-吸光度数据及其曲线燃烧器高度(mm)吸光度AA平均值RSD20.09280.09210.09270.09250.41%40.14000.13850.14170.14011.1%60.17830.17770.17910.17840.39%80.16570.16540.16560.16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