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37213990

大小:254.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9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据记载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2.春秋战国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B

2、.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D.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3.春秋早期,铁农具的分布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范围内,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B.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4.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明朝初期的这条政府规定A.有利于为手工工场提供原料B.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C.促进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D.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5.《汉书•食货志》

3、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本书A.有农商皆本的意识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推崇重农抑商政策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6.西汉古村落遗址(位于辽阳三道壕)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农业生产较为落后B.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C.家庭手工作坊发达D.成为辽阳地

4、区的商业中心7.我国古代漕运方向不断变化。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8.“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B.生产部门间地域

5、分工趋势日渐明显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9.据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出自《战国策》)这体现了当时A.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B.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C.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D.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10.南京是我国一座文明古城。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的北耆寺前。这

6、一记载表明南京城A.市坊制度得以建立B.专业市场广泛分布C.南方经济赶上北方D.政府城市管理松驰11.出处记述《田令》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

7、有限12.明末清初时期思想较为活跃。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据此可知唐甄A.谴责中央集权统治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要求减少政府束缚D.主张发展自然经济13.潮州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沿海民众及士绅热衷于通过

8、科举实现价值C.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D.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14.据统计,1757年至1840年,广州的关税收入长期占整个朝廷税收的4成,使广州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商品贸易的中枢。广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府政策的变化B.工业革命促进中西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