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ID:37214428

大小:2.81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1页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2页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3页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4页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_第5页
资源描述:

《7.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关镇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主备:周治林授课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主题饱7.2(1)和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任课教师周治林课型综合解决课课时2授课日期教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实验7-7],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

2、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8],学生应该了解:(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

3、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86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

4、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  通过[实验7-8],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学生分析通过一段时间与学生的

5、接触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较浓,其它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善于与其他学生或老师交流。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有限,因此要提供赏识性评价教学策略,给予个别关照、心理暗示以及适当的精神激励,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设计理念1.新课的学习从问题讨论开始,组织学生根据课本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设疑、思考。2.6本课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充分自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自主探究

6、、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示范与指导,激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伴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评价、互相提升,从而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良好氛围进行学习。让他们获得新知,获得最佳学习方法,获得快乐。3.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4.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饱和溶液

7、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问题1.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教学重难点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

8、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难点:  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教学 1 、自学指导法: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难以解决或出现较多的问题给与指导,使他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