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

ID:37216021

大小:5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9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_第1页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_第2页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_第3页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_第4页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财会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议财经系冯敏本人担任了多届统计课的教学任务,这其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统计教材也相继更换了几个版本,但每次更换,只是换本不换质的一种替换,统计课的知识体系仍停留在概论的基础体系阶段。而对口高职财会系列的生源则主要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对应专业,统计概论在以前的学校都程度不同的学过。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中职升高职的财会系列学生,由于国家把统计作为一门新的必考课,在中专阶段学生更是系统深入的学过统计概论,到高职以后,我们有在重复以前的课程,这就难怪学生反映虽换了统计教材的版本和教师

2、,但仍在原地重复的做无用功,致使教与学的人都感到别扭,开始学生还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最后干脆“敬而远之”。要改变统计课的这种受气的环境,我以为不能像学生的想法,“因噎废食”,作为会计的邻近课程的统计课毕竟是财会系列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所要面临的种种职称考试都离不开统计,另外从会计资料来源的角度,统计资料也是它的一种必要补充。所以应该在对口高职财会专业购置统计知识框架。我的设想是从学生步入社会的具体需要乘法,为统计添加新的血液。现在社会

3、上有关统计的考试,都是立足于社会经济统计,此与我们现在教材的主要区别在于,我们的教材所讲授的是统计的一些基础方法和理论,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动态指标、相关系数分析、抽样推断等方法,而社会经济统计则添加了大量的统计应用内容,如人口统计,国民财富统计与资产负债表,社会产品统计,产品流通统计,外貌与国际收支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等等,由于社会经济统计有我们的教材存在如此大的区别,所以有毕业的学生反馈说在学校学了半天统计,该学的没学,学了的又重复浪费时间,应付需要与考试和有力不从心之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

4、设想在高职统计课的知识体系上应与社会需要接轨,添加社会经济统计的部分内容,既可使学生在学历上提高一个档次的同时,知识结构也就提高了。社会经济统计的具体实施建议如下:1、 教学建议第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讲解第二、注重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第三、注重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第四、注重课堂练习 2、 评价建议尽可能地把理论教学与社会经济实践相结合3、 教学大纲及课时建议《社会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社会经济统计学》课程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应用分支

5、,它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的科学。在经济与社会高度密切联系的条件下,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二、课程概要本课程学习内容分为五篇:第一篇:即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绪论。说明本学科的性质特点。第二篇:即第二、三章,阐述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统计。第三篇:即第四章至第九章,阐述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再生产过程统计。第四篇:即第十章到第十三章,阐明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生活管理状况统计。第五篇:即第十四章,专门

6、研究有关国民经济与社会活动协调发展的统计分析内容。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对社会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而且要结合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刻领会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从而培养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本课程应在《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之后开设。四、教学安排1、学时本课程课内学时72,2、教材卡祖武主编《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3、考试闭卷形式第二部分各章教学纲要第一章• 总论(4学时)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2、社

7、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职能4、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5、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分类第二章 人口、劳动力的统计(8学时)1、人口数量统计2、人口构成统计3、人口自然变动统计4、人口迁移统计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人口预测7、人口质量统计分析8、婚姻统计9、家庭统计10、计划生育统计11、社会劳动力资源统计12、社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统计第三章 环境和国民财产的统计(4学时)1、地理环境的统计2、资源环境的统计3、社区环境的统计4、实物资产的统计5、金融资产的统计第四章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

8、2学时)1、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范围2、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基本原则3、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指标估价问题4、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概念及其作用5、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计算方法6、劳务总产值的计算7、国内(国民)总产值概念8、国民(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9、国民(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和计算第五章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4学时)1、社会商品流转的概念及其意义2、社会商品流转统计的范围3、商品流转的分类4、社会商品流转统计的基本指标5、社会商品的购进、销售、零售与库存6、货物运输业统计7、邮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