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ID:37221134

大小:1.2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9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将为节度使,他们实际上割据一方,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2)五代十国:①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②十国指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①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②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加强中

2、央集权。(2)措施: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内容“三衙”统领禁军,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运往中央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加强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评价进步性: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局限性: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废除丞相(1)原因: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②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2)废除:明太祖撤

3、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3)影响:①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②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2.设立内阁(1)明太祖时期:设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2)明成祖时期: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后来阁臣获得“票拟”权,权力越来越大。3.设军机处(1)原因:①主要原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②直接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正式设立。(2)特点:①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3)评价:①简化了处理

4、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②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4.结果(1)自唐宋以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2)专制皇权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3)皇权加强导致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1.西汉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自上而下地削夺地方权力,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的权力。(2)不同点:西汉是通过平叛战争和颁布“推恩令”等方式逐步削夺地方权力;北宋是通过将地方兵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等方式削夺地方权力。2.军机

5、处的特点军机处的特点可归纳为“简”“勤”“速”“密”四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勤”就是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就是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3.清代的电视连续剧经常会涉及一个重要人物——和珅,为皇帝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在众多的官职中,“军机大臣”尤其惹眼。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听命于皇帝,跪奏笔录。主题一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史料探究]材料一 汉初之兴,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

6、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二 “自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1)结合材料一,探究汉初分封诸侯的原因。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2)结合材料二探究赵普“劝上革去其弊”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提示:(1)初定天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2)措施:置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转运使

7、管理地方行政、监察和财政。结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人浮于事和北宋中期的“三冗”“两积”局面。[归纳总结]古代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启示(1)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3)过度地削弱地方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人浮于事,分化事权也容易导致官僚机构庞大等问题的出现。[对点训练]1.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

8、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解析:选A 从题干中“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以看出这是重文轻武思想;“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军,可以排除;各州郡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握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也不符合重文轻武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