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话春节》(余)

《作文--话春节》(余)

ID:37223571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作文--话春节》(余)_第1页
《作文--话春节》(余)_第2页
《作文--话春节》(余)_第3页
《作文--话春节》(余)_第4页
资源描述:

《《作文--话春节》(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凤州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成员:薛玉兰杨动力主备人:王亚余审核:【课题】:《作文--------话春节》【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2、了解本地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3、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体会过年的欢乐。4、能围绕春节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写作。5、学会有条理、详略得当地表达。【课时安排】3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在爆竹声中,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春节慢慢地离我们远去,不过,老师仍旧沉浸在它无限的热闹与快乐中。同学们,你们春节过得开心吗?说说理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春节。小知识:新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历新年,从元旦一月一日开始,还有一种新年

2、是从春节农历一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年初一开始。【进入活动】一、讲一讲: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为什么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呢?听故事。春节的由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一天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它定为“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年”的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

3、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二、大讨论;知道本地春节习俗-4-1、你知道春节一般都

4、有哪些习俗吗?(1)扫尘:“除陈布新”(2)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3)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4)放爆竹:除旧迎新(5)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将压岁钱分给晚辈,可以压住邪祟春节食俗(1)腌腊味(2)蒸年糕:谐音“年高”(3)包饺子:和面的“和”字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资料:1、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5、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上书、"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2、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

6、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3、春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7、。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4-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