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

ID:37227301

大小:2.42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9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_第1页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_第2页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_第3页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_第4页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精简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1表面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3—2(3);3—3截面形状突变;增大;3—4(1);(1);3—5(1);3-6答:34零件上的应力接近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在10~10范围内,零件破坏断口处有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低周疲劳破坏,例如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射架中的零件。4零件上的应力远低于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大于10时,零件破坏断口处无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高周疲劳破坏,例如一般机械上的齿轮、轴承、螺栓等通用零件。3-7答: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σr∞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D,

2、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ND值,有时ND很大。为了便于材料的疲劳试验,人为地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所对应的极限应力σr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σr∞和ND为材料所固有的性质,通常是不知道的,在设计计算时,当N>N0时,则取σrN=σr。3—8答:图a中A点为静应力,r=1。图b中A点为对称循环变应力,r=−1。图c中A点为不对称循环变应力,−1

3、对零件的疲劳强度有影响,对零件的静强度没有影响。3—10答:区别在于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相对于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下移了一段距离(不是平行下移)。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两者的失效形式通常是相同的,如图中m1′和m2′。但两者的失效形式也有可能不同,如图中n1′和n′2。这是由于Kσ的影响,使得在极限应力线图中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的范围增大。题解3—10图3—11答:3承受循环变应力的机械零件,当应力循环次数N≤10时,应按静强度条件计算;当应力循环次数3N>10时,在一定的应力变化规律下,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屈服曲线GC上时,也应按静强度条件计

4、算;如果极限应力点落在极限应力线图中的疲劳曲线AG上时,则应按疲劳强度条件计算;3-12答:在单向稳定变应力下工作的零件,应当在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中,根据零件的应力变化规律,由计算的方法或由作图的方法确定其极限应力。13-13答:该假说认为零件在每次循环变应力作用下,造成的损伤程度是可以累加的。应力循环次数增加,损伤程度也增加,两者满足线性关系。当损伤达到100%时,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的数学表达式为∑ni/Ni=1。3-14答:首先求出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计算安全系数,即求出只承受法向应力时的计算安全系数Sσ和只承受切向应力时的计算安全系

5、数Sτ,然后由公式(3-35)求出在双向应力状态下的计算安全系数Sca,要求Sca>S(设计安全系数)。3-15答: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零件的应力集中大小,零件的尺寸,零件的表面质量以及零件的强化方式。提高的措施是:1)降低零件应力集中的影响;2)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3)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和强化处理;4)选用疲劳强度高的材料;5)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件表面的初始裂纹等。3-16答:结构内部裂纹和缺陷的存在是导致低应力断裂的内在原因。3-17答:应力强度因子KI表征裂纹顶端附近应力场的强弱,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表征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若K

6、I<KIC,则裂纹不会失稳扩散;若KI≥KIC,则裂纹将失稳扩展。3—18解:已知σB=750MPa,σs=550MPa,σ−1=350MPa,由公式(3-3),各对应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为m9N5×106σ=σ0=350×=5838.MPa>σ−1N1−14sN5×101因此,取σ−1N1=550MPa=σsm9N605×10σ−1N2=σ−1=350×5=452MPaN25×10m9N5×106σ=σ0=350×=271MPa<σ−1N3−17−1N5×103因此,取σ−1N3=350MPa=σ−1。3—19解:1.确定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和

7、表面质量系数查附表3—2,由D/d=48/40=2.1,r/d=/340=.0075,用线性插值法计算ασ和ατ。.0(075−.004)×.1(62−.209)α=.209+=.182σ.010−.004.0(075−.004)×.1(33−.166)α=.166+=.147τ.010−.004查附图3—1,由σB=650MPa,r=3mm,查得qσ=.084,qτ=.086,由公式(附3—4),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1+qσ(ασ−)1=1+.084×.1(82−)1=.169kτ=1+qτ(ατ−)1=1+.086×.1(47−)1=.140查附图3

8、—2,取εσ=.077。查附图3—3,取ετ=.086。查附图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