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

ID:37228954

大小:1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9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_第1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_第2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_第3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_第4页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第二板块(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9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孔祥凤2015-2-8第二板块《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基础知识积累一、字音识记1.卜算子()2.驿外()3.更著()4.碾作尘()5.初霁()6.弥望()7.戍角()8.怆然()9.黍离()10.少驻()11.荠麦()12.窥江()13.豆蔻()14.鬲溪()15.姜夔()16.玉钿()二、词语释义1.驿外断桥边:2.寂寞开无主:3.更著风和雨:4.无意苦争春:5.一任群芳妒:6.零落成泥碾作尘:7.戍角悲吟:8.淮左名都:9.解

2、鞍少驻初程解鞍少驻:初程:10.过春风十里:11.清角吹寒:12.杜郎俊赏:13.纵豆蔻词工:14.好花不与香人:15.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三、名句背诵1.,更著风和雨。2.无意苦争春,。3.,只有香如故。4.,青楼梦好,。5.二十四桥仍在,。6.念桥边红药,。7.,玉钿何处寻?8.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文本阅读探究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作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他的词风格多样并有

3、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的词比较接近。二、相关背景这是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是他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三、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

4、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下片着重表现梅花高尚脱俗、坚贞不贰的心志。全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四、写法借鉴1.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此词咏梅明志,遗貌取神,孤芳自赏,傲然卓立。上片写梅“愁”寓情于景,下片咏梅品,显现梅花不幸命运和坚贞操守,托物言志,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君国之忧。2.妙用衬托,写物传神词的上片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描写梅的艰难处境,以烘托突出它的“独自愁”。下片用“群芳”“零落成泥碾作尘”来烘托梅的“香如故”,表现梅花的高洁品格。重点揣摩1.试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大体内容。[明确]上片。下片

5、通过梅花来表现自己。2.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借此表明了什么样的君子人格?[明确] 特点: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写出了梅花悲中有壮,苦中有节的特点。借此表明了词人坚韧的品质和洁身自好的操守。扬州慢(淮左名都)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09),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石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

6、有《白石道人歌曲》。-10-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9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孔祥凤2015-2-8二、相关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三、内容提要在这首词中,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

7、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遭乱离之时的“黍离之悲”。四、写法借鉴1.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词中写景是为了抒发“黍离之悲”。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扬州城劫后的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废池乔木”。这种景物所引发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巧于用典,在对比中述悲愤“竹西”是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暗指扬州,与“淮左名都”对举成文。此词作于冬至,“春风十里”是以虚拟之笔,巧用“小杜”诗句,写尽扬州往日的无限风光,与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冷落

8、相对比。“二十四桥”句则化用典故,从水、桥、月三个方面说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现“黍离之悲”。3.活于用典,在衬托中抒胸臆“杜郎俊赏”一句,借杜牧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