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

ID:37229455

大小:1016.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_第1页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_第2页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_第3页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_第4页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灌溉排水学报2014年8月第33卷第4/5期JournalofIrrigationandDrainage文章编号:1672-3317(2014)04/05-0315-05*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常春龙1,杨树青1,刘德平1,符鲜1,杜丽云2(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水政水资源局,内蒙古东胜017000)摘要:为探明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的互作效应,以磴口县坝楞为研究区,采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与土壤EC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探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灌溉季节,地下水平均埋深2

2、.2m,而灌溉期地下水埋深变浅,平均为1.3m。区域整体地下水埋深纵向自南向北逐渐变浅,横向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区域土壤EC空间分布呈南低北高,区域中部相对较大的趋势。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满足指数关系,相关性较好。合理控制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埋深;土壤EC;互作效应中图分类号:S156.4+1文献标志码:Adoi:10.13522/j.cnki.ggps.2014.04/05.068常春龙,杨树青,刘德平,等.河套灌区上游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互作效应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4/5):315-319.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

3、素是土壤盐分和水分,二者都与地下水埋深有关。严重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内蒙古河套灌区,当地下水埋深在0~1.5m时,随土壤深度增[1]加,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减小;当地下水埋深超过1.5m时,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盐分变化影响较小;耕层土[2]壤积盐与地下水矿化度极显著相关;河套灌区的特定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分布规律能够定性反映[3]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但内蒙古河套灌区区域整体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及其二者在时空变化上的关系研究鲜见。为此,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整个灌溉(5—8月)过程,分析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为河套灌区地下水控制深度和灌溉

4、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河套灌区西南部的磴口县补隆村,属干旱、半荒漠草原地带,年均降雨量144.5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均蒸发量2381mm左右,主要集中在5、6月。封冻期约从11月下旬到翌年4月,翌年3月开始解冻,大约在4月土壤融通,多年平均冻土深度为1.1m左右。研究区域共布设了7眼长期地下水观测井,孔深5m,研究区域观测井位置示意图,见图1。采用皮尺测定地下水埋深,每5d观测1次(冬季10d测1次),雨后和灌水后加测1次。从研究区域灌溉期间(5—8月),每月中旬在观测井周边对土壤进行分层图1研究区域及观测井位置示意图*收稿日期:2014-03-29

5、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D29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69019)作者简介:常春龙(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与水土环境调控研究工作。E-mail:Chang19901123@126.com通讯作者:杨树青(196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与水土环境调控研究。E-mail:nmndysq@126.com315取样,取土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电导率(EC)测定方法为:风干土样经磨碎、过1mm筛后,取20g,按1∶5土水比配制土壤浸提液

6、,采用DDS-307型电导率仪测定EC。2结果与分析2.1地下水埋深的统计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区域地下水埋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1区域地下水埋深原始数据统计分析样本容量最小值/m最大值/m均值/m方差/m2标准差/m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变异系数280.421.941.1980.1890.4350.213-0.3710.363根据文献[4],变异系数(Cv)小于0.1时,称为弱变异性;0.1≤Cv≤1时,为中等变异性;Cv≥1时,为强变异性。从表1可以看出,地下水埋深实测值的方差较小,说明实测值的波动变化较小。地下水埋深的Cv小于1,为中等偏弱变异。峰度系数、偏度系数均接

7、近0,故数据接近正态分布,试验观测数据可靠。2.2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动态区域横向、纵向地下水埋深在作物生育期内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2作物生育期内区域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1—3月,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从4月开始,随着冻融期的结束,地下水埋深显著减小,加之灌区5月10日开始灌溉1水,地下水埋深在5月末—6月初期间达到最小值,而后随着灌溉时间推移,地下水埋深开始动态变化:每次灌水前,地下水埋深均达到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