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

ID:37230412

大小:21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0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_第1页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_第2页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_第3页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_第4页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数学试卷分析(选理方向)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测试数学试卷的阅卷工作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于7月3日顺利结束,经阅卷组成员充分讨论,形成意见如下:160分试卷第1—10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有4、5、7、10,其中第4、5题都是考查概念题,反映学生对复数、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概念模糊,基本知识不熟,审题不清,第7题是矩阵中的基本变换问题,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将图象变换过程看反,同时对变换的相应矩阵掌握不好。第10题是一个排列组合问题,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这个条件,从而导致解

2、题时不能很好地分类讨论。另外,对两个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也反映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够,方法运用不灵活,本题是一个拉开档次的题目,思维层次较高。第11—16题:各小题都有解答错误,反映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计算能力不强。如第11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形式为:行列式与行列式的值、行列式与矩阵混淆,如答为:,。第13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学生计算出错的现象较多。第12题结果不能化为最简,如果答为。第16题的错误率较高,反映学生不能理解类比推理的实质,如答为等形式。第17题:本题总体得分率较高。不少同学计算能力不强,分类讨论不

3、清。如出现44=16、A44=4321;在解答第3小问时,部分同学分类讨论的标准不统一,不重不漏的原则不能坚持,出现漏算,重复算的现象。另外,部分同学的分步不合理,如出现这样的结果。第18题: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第1问是复数的乘除运算。主要方法①;②设代入条件,求出,再求出复数。主要错误是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模的定义,误以为,;第二问是有关实系数一元二次议程有虚根的情况,解答方法有两种:①设方程为,代入;②利用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虚根是一对共轭虚数,得另一根为4—i,再利用韦达定理求得系数或直接写出方程,总体得分较高。阅卷中

4、反映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算能力差。第19题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计算,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过半数学生能得全分。主要存在问题:(1)、解题格式不规范,没有过程,只写一个概率分布表;(2)、题意理解不清,把“两次射击中的最高环数”理解为“两次射击的环数之和”,从而把可能的取值写为14、15……20;3、相当多的学生在计算的分布列时,丢掉了系数,说明学生对系数产生的原因理解不透彻。4、数学期望公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对,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不够,把期望值算错了。第20题:此题主要考查二

5、项式定理及解不等式组等知识,大部分学生解题思路清晰,书写规范。对第1问,主要有三种方法:(1)通项公式法;(2)逐项展开法;(3)观察法。第2问方法单一。主要错误的情况有:1、解题不规范,说理不清,如用观察法时说明不充分。2、通项公式记忆错误,如3、“系数最大”转化不准确。如:误认为项的系数为二项式系数。4、审题不准确。对“恰”的理解不到位,如:所列方程组中含有符号。第21题本题借数列考查反证法、不等式的恒成立,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共3小问。第1小问,绝大部分学生采用反证法,也有部分学生采用作差法,想说明差不为0,但在差中,由

6、已知条件且、,得到的论理不充分而导致错误。第2问难度不大,得分较高。第3问得分较低,主要错误形式有:(1)不能准确求出n=6,出现计算错误;(2)不能正确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从n=1开始;(3)化简运算能力不强,不能准确得到这个结果。另外,部分学生采用函数思想,设,再用导致说明在时,函数单调递增,且,思路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时,说明不易。40分加试试卷第1题,主要考查最小二乘法,误选B、C选题的学生较多,反映基本概念不清。第2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误选D的人较多,其次为C。反映对复数的几何意义不能准确

7、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不够。第3-4题较易,得分率较高。第5小题,主要考查利用进行两相关质量的独立性检验,本题思路上应该没有障碍,只要依据步骤,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根据临界值表判断结果就行。得分率较低,主要失分形式有(1)步骤缺失,没有假设;(2)计算不过关,得到错误的值;(3)不能正确解读临界值表,。第6题,主要考查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本题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解答第1小问,大多数学生对第n次操作后A、B容器的浓度an、bn与第n-1次操作后A、B容器的浓度的关系理解不清,纠缠于每一次具体的操作过程

8、,而对操作结果的规律性理解不够,本题用数列知识解也可。根据本次阅卷反映的情况,建议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2、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加强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加强应试答题规范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试卷的整洁性,学生要按指定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