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亚萍教授讲座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

ID:3723681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_第1页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_第2页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_第3页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_第4页
资源描述:

《听吴亚萍教授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吴亚萍李正涛教授讲座心得体会济源市北海中学杨延丽我有幸聆听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她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老师,让人感觉没有距离感,今天讲座的内容是《怎样备好一类课》,吴教授围绕怎样备好一类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案例分析。她时而幽默,时而严谨,时而站起来在大屏幕前比划着,带着我们进入一节节妙趣横生的课堂。今天听了吴教授的讲座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那只是为了上好一节课而去备课,教材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一单元有什么我就教什么,很少考虑整本书知识点的整合,或者整个小学阶段中知识点的整合。在这一天的

2、讲座中,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吴教授所讲的——三放三收,大问题,重心下移。“三放三收”是新基础教育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眼。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主要是针对“深度解读文本”而言的。所谓“放”,就是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谓“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较之以往的教学中十分细碎的小问题而言,这里的问题是指“大问题”设计。每个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次放和收的过程。因此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三放三收”。针对于老

3、师在课堂上不断问细碎而比较简单回答的小问题来说,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形成层次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大问题的设计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2、要相信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在实践操作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前在状态的解读估计清晰到位,发现捕捉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状态。避免对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关心”,对他们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状态视而不见,选择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做示范,造成个别学生的思维对全体学生的“替代”。即教学过程要真正

4、“开放”!那么,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开放”起来呢?新基础教育强调教学的“重心下移”,就是要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效的方法有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组际交流评价等。“放”的目的在于——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更关注每个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思维活动中去,不要急于把标准答案呈现出来,避免只关注结果呈现的封闭的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困难之处,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当然,“开放

5、”绝不意味着任凭学生信马由缰,还得强调老师在捕捉学生不同状态的基础上,形成预放相关联的收,即信息的回收!学生动起来了,决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而是意味着老师需要做出更高水平的“动”。这个过程要注意回收有价值的资源,提炼到板书中。在这个“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营造平等、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走进课堂,走出课堂之后能有真实的生长和变化!在讲座中,李正涛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回答了附小语文老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如何上好语文课。李

6、正涛老师认为,下列五种课都属于好课: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围绕着“扎实”,李正涛教授做出了重点阐述。从这次讲座中,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李正涛教授的儒雅之气和智慧之气。特别是扎实的语文课到底应该关注什么,老师们感受颇深。李教授不仅语言精粹,而且结合语文课堂给予了老师们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指导。今后,老师们将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根据李正涛教授就如何上好语文课这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李教授的报告中提到了这样一句

7、话“教学应该是基于生命自觉,实现生命的真实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从事着教学之事,做着教学之人,担当着“成事成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教师要教会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意义上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知识的海洋浩瀚无穷,我们永远教会不了知识的全部,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技能、方法、思维的角度与方式以及这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我想教育更应该是成就学生的过程、师生共同成就,共生共长的过程。大视野才会有大思维,改变自己的教学,也许先要从改变教育观入手。一、

8、关于课堂专家自有专家的视角与高度。两位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新基础教育全新的理念与视角,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李正涛老师为我们阐述了他对上课,说课,评课的理解和他关于“有效教学”的真知灼见。“有效教学”这个名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仅仅是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念,真正地将“有效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变成扎实的实践,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听报告的过程中,似乎总感觉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肤浅,不由得倍感惭愧。一直以来,“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李教授这样的几个观点给了我不小的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