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案例

康桥——案例

ID:37242412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康桥——案例_第1页
康桥——案例_第2页
康桥——案例_第3页
康桥——案例_第4页
康桥——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桥——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网络中漫游宁静恬美的康桥——-《再别康桥》教学案例【背景描述】最近准备教诗歌单元中的《再别康桥》,备课时,我有了一些困惑。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由于时代、文化的隔阂,教学中要作些深入的个性解读,对教师、学生而言都是有一定困难的。去向别的教师讨教,得出一般的教法是: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朗读,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构建知识体系。或是以问题切入,布置学生多读作品,借助资料,上课讨论、交流。可以预想,这样的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熟面孔。学生的活动由教师调控、支配,教师可随时打断学生的思考、讨论。那么,教学只是

2、一个计划,一种模式,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学习者主体意识的体现只是一纸空文。这时,我想到了网络。确实,网络以它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成了信息时代的主角。那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构建复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交互学习。也许,我能借助网络来解决这个难题。说做就做,找到电脑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随即两人就行动起来。【教学过程】一、课程目标的确定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我们就把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与教材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了以下课程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

3、,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网络资源及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6-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以及参阅网上有关的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知道如何从网络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二、课前准备指导全体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广泛搜集、充分了解关于徐志摩和《再别康桥》的有关资料。三、教学环境的选定根据课型的特点,选择能链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为教学环境。四、教学过程的评述(一)以下几个步骤运行多媒体课件【导入】点击课件,主界面显示诗人的照片和康桥

4、的彩色照片,教师作如下开场白:“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说这句话的是剑桥大学一位学子,也是上个世纪中国的一位诗人,人们称他为新诗的诗魂、诗哲、诗圣,他的名字闪耀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也留在了遥远的康桥桥畔——他,就是徐志摩。【认识作者】屏幕上显示徐志摩的生平及照片,让学生形成和诗人徐志摩的初步对话。(此处运用课件中设定的超链接功能链接互联网,查阅有关徐志摩的各种资料。之后再回到课件的运行状态。)【配乐朗诵】教师提示:我们先用心去

5、倾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体味一下它的意境美和情感美。-6-(点击播放精美的flash动画。)(剑桥大学的风光图片,配上了合适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中)【分析鉴赏】1、根据诵读提示,师生一起在背景音乐下体验性朗诵。这首诗像一首柔美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2、向学生介绍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的几种说法,拉开分析鉴赏的序幕。3、逐

6、节领略诗歌的内容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感情发展的“三部曲”:惆怅——欢欣——惆怅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第三节:写了

7、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6-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明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人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五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

8、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到达顶点。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此时“悄悄”就如同别离的笙萧在吹奏,诗人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