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

ID:3724368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_第1页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_第2页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_第3页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利用教材编写的空缺,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常德市石门县花薮完小汪银初宋清华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或是空缺。作为经常进行一线教学的教师,有必要将其发现并予以补充,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使知识形成体系,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今年秋季开学,我第一次接手教四年级数学。当我教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发现新的面积单位公顷与学生已掌握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不再是100,而是10000。这与学生以前建构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的数学结论相违背。于是,我运用面积单位的意义来启发学生:“以前学了边长

2、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今天又学习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那么,我们仔细观察这组面积单位的意义,是否也可以把1公顷也叫做1平方什么?”学生们脱口而出:“1平方百米”。我发现时机成熟便进一步渗透:“同学们,你们再将今天所学新的面积单位与以前所学的面积单位联系起来看,既可从单位意义,也可从单位进率进行观察与探究,你能有新的发现吗?”也许是好奇心,也许是兴致使然,同学们观察十分仔细,讨论异常激烈。不一会儿,有些同学就如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竞

3、相发言:“老师,我发现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其它相邻单位进率不一样。”“老师,我发现中间缺少了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老师,那边长为10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不是1平方万米?”我暗自窃喜,觉得水到渠成,即兴抛出:“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取个什么单位名称呢?”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平方十米”。我知道这样的课堂生成确实难得,紧接着我又追问:“那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0了吗?”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它们之间还隔了个不常用的平方十米这一单位。这样一来,新学的面积单

4、位与以前所学的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也就一脉相承了。我一边为同学们的探究与想象点赞,一边告诉他们边长为10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不常用,所以教材没有涉及,我们也就不作研究,但大家推理得非常合理。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满足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填补了知识的空缺,又开发了学生潜能。再如,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一节。我教学生们充分感知,认识量角器之后,自主学习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上页角1的度数?”我先要求同学们按照教材编写的图例及量角的步骤进行独立操作、体验,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最后作演示汇报。结果,同学们很是迷茫:操作方法

5、不一,归纳步骤有别,意见分歧很大。我一边留意观察同学们的操作,一边倾听同学们的讨论发言,还一边细心揣摩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年来的教学直觉告诉我,这是课堂生发的好契机。我即兴启发:“同学们,教材中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这样的归纳能让你轻而易举地量出角的度数吗?”同学们一个劲儿的摇头,表示不能接受。很显然,这样的归纳模糊不清,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一条边,另一条边有没有规定?”“0刻度线两边都有,要重合在哪一边?”“量角器上的刻度有两

6、圈,读外面还是读里面?”“还有……”我充分让学生讨论之后,先肯定同学们敏锐的发现与大胆的批判,再进一步激励他们说:“如果你觉得教材归纳的不够好,让你来编写‘量角的步骤’,你会作些什么补充呢?”此时,得到赏识的同学们更加兴致勃勃,人人都想表达,个个争先恐后。出于保护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也出于给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一次潜能开发的机会。我冷却了一下全班高涨的学习热情后,又决定趁热打铁:“下面请同学们独立编写‘量角的步骤’,看谁写得最好就让谁在班上发表,好吗?”“好”同学们兴奋的应道。这时的课堂逐渐沉寂下来,同学们开始专注于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唯恐落后。

7、渴望成功和被关注是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先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评议;然后由小组讨论,修订形成集体成果到班上展示;最后由师生共同研讨,敲定出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始边重合。2.角的始边重合在量角器的哪一边,就从量角器那一边的0刻度读起。3.角的末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同学们自己探究得出来的结论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与教材上量角的步骤比较起来,只是将角的“一边”与“另一边”赋予了具体的名称“

8、始边”与“末边”,看似一字之变,却值千金。有了角两边具体的名称,第二步骤表述起来就有了针对性,毫不含糊。同学们第三步骤读起角的度数起来一目了然。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在课堂实践中大胆探索,用自己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