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

ID:37245454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0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_第1页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_第2页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_第3页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_第4页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贵州财经大学2011级行政管理杨柳琴整理发布《中外大学发展比较》班的同学就不要抄了)“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技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领域脱胎换骨式的历史性转变。!L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演进主潮流的国际背景下,中日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统治之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两国的大门,迫使两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面对血与泪的耻辱,两国的一部分人开始醒悟,奋起探索救亡图存的路径,由此踏上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史学界对

2、中日近代化问题的相关侧面已多有论及,但对两国近代化结局截然不同的原因尚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一论题略加探讨。一第一,中日两国近代化起步的历史背景相同。!A世纪中叶以前,当欧洲西北角的一隅之地率先跨入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专制社会。这一时期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德川家族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K!%年至!KHL年间,幕府连续颁布一系列禁止基督教在日本传播和不准国人出海的法令。如!KHK年颁布的禁令规定:“严禁派遣日本船驶往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船及船主

3、一并扣留,并备文呈报”;“如有发现传播基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依照往例,押谢至大村藩之牢狱”等等。M!N(B!%)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一是为了防止国内人民利用基督教信仰否定封建主从关系和滋生下层群众的反抗;二是为了垄断国内市场,从中获利;三是为了维护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这种“锁国体制”在日本维持了%@@余年,对外只与荷兰、朝鲜和中国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统治当局的禁教和锁国使日本隔绝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极大地封杀了民族的活力与创造力,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没能挽救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反而加速了

4、其衰败的进程。同时期中国的满清王朝,在对外关系方面也奉行闭关海禁政策。!K&"年虽曾一度开放海禁,设立了F个海关作为对外贸易的口岸。但到!A"A年关闭了其他H关,仅留粤海关一处。锁国状态下的中日经济发展形态也呈现出相同的特点。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纪中叶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日本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并在一些先进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同期中国从明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呈现出可喜的成长之势。在江

5、南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和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以上所述,!$世纪中叶前,中日两国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但资本主义因素均在潜滋暗长,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旗鼓相当,并出现迈入近代化之路的显象。第二,中日两国近代化早期所走路线基本相同。两国都以西方先进国家为仿照,以改革本国落后的生产方式为目的,在不触动封建统治制度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近代化都是在被列强叩开国门,遭受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后而起步的。日本从!%"&年开国后的!"年中,同英、美、俄、法等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个。(’)(*#

6、"+,#"%)而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与殖民强盗签订不平等条约达’#个。(&)(*!,’)西方列强从中日两国攫取了治外法权、永久租赁通商口岸等种种特权。民族的危亡首先唤醒两国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热血之士,他们奋起探寻富国强兵之道,成为两国近代化早期的领军人物。列强的入侵成为两国近代化开启的动因,同时也为两国提供了近代化仿效的模板。西方势力入侵远东,实质上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潮涌东方,师夷长技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无论行动上还是方法上都出现了不谋而

7、合,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并且两大运动在性质上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即以和平改良为限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固守“变器不变道”的原则。第三,中日两国政府在近代化早期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两国近代化的早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色彩十分明显。人类社会步入近代化阶段大体遵循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条是在本土上自然发展起来的类型,可称为自发性的近代化”,另一条就是“在外力的冲击和压迫下,打断和扭曲了这些国家自身原来的发展轨迹,为摆脱危机和谋求生存,自愿或不得不仿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和移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走上近

8、代化道路”(-)(*’)。中日实施近代化所走的显然属于第二条道路。因为当时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都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兴办的一系列企业,都不是自身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自然产物,而是在内忧外患之中,作为救亡图存的措施,由两国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引进和推行的。清朝政府和日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