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师说梅雨

地理老师说梅雨

ID:37246605

大小:5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地理老师说梅雨_第1页
地理老师说梅雨_第2页
地理老师说梅雨_第3页
地理老师说梅雨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老师说梅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老师说“梅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邵乃江镇江自从6月下旬入梅以来,没有什么连续降水,以至市民戏称今年的“梅雨”变成了“没雨”,不过从近期开始,我市将迎来持续性降水,潮湿闷热的天气将进一步加强。那么什么是梅雨?梅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又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生产生活中要注意那些呢?笔者试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给大家简单道来。一、何为“梅雨”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

2、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梅雨时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二、“梅雨”的成因每年冬末春初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被来自北方的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每年的4、5月份,来自东南沿海的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自此我国雨季开始。暖湿气团随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6月份前后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暖湿气团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

3、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因气团气压、温度、湿度差异较大而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形成的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准静止

4、锋南北摇摆,形成长达一个月的雨期,这就是“梅雨”。三、梅雨的影响及防范梅雨时节潮湿闷热,家里的衣物、食品容易发霉,家里要保持通风透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晾晒。食用发霉食品后容易引发肠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诱发风湿类疾病。有些关节疼痛是由于空气湿度大引起的。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平时在空调房间里,最好还是多穿一点,尤其是关节等地方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多注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饮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有动物脂肪的食物。潮湿闷热天气使人感到明显不适,人的机体调节功能可能出现问题,容易出现郁闷、烦躁

5、等。在梅雨季节要控制好情绪,以免引起纠纷及伤害。医学专家指出,进入梅雨季节,人的心情易烦躁,市民要学会适应,慎防心理“发霉”,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喝茶、倾诉等都能有助减压。此外,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还要保持居室通风干燥,衣服常换常洗,注意饮食卫生,可有意识放慢工作、生活节奏,多食用冬瓜、丝瓜、苦瓜和绿豆汤等。(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