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不同”而美好

教育因“不同”而美好

ID:37246657

大小:16.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教育因“不同”而美好_第1页
教育因“不同”而美好_第2页
教育因“不同”而美好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因“不同”而美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因“不同”而美好长兴县第五小学卢文燕在飞弛的列车上捧读一个故事《原来可以这样拼》,这个故事聚焦了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小学的一节拼图展示课。一个月前,老师布置了拼图作业,一份长达一个月的作业倾注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让孩子们有了充裕的时间慢慢琢磨。那一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那一堂课语文课,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教育千古同,我的心里波澜不惊。走进课堂,老师用赞赏的目光浏览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请大家谈谈拼图作业的体会和感受。很简单的导入,直奔聊天的主题,指向很清晰,很明

2、确。我不认为这样的导入会赢得一节语文课的精彩。第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拼图的时候,先看一下包装上的图画,心中有一个轮廓,然后把外框拼好,再从外向内,这种方法拼的比较快。”这个孩子思维清晰,做事有条理。我暗暗赞赏孩子的时候,视线已经被老师的话吸引:“很好。认识一个问题从总的概貌入手,然后去了解细节,就像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用一张地图,比一条街一条街去找要快得多。”多么自然的迁移教育,我们一直高喊教育无痕,如盐渗透,可是我们的教育恰恰有着太重的牵引痕迹,面对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能作出这样自然的引导吗?我开始对这一堂语文课有了兴

3、趣。第二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拼了很长时间也拼不好,所以请爸爸妈妈和奶奶帮忙一起完成了拼图。”如此真实,如此坦诚,如此直面自己的无能,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回答,我似乎已经很久不曾听到了。一个老师拥有一群说真话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种教育的幸福。更让我感动的是老师的回答:“很好,这是一种团队合作,记住,如果你遇到自己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别人,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人面对大自然,面对社会,总会遇上难题,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弥足珍贵。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已经被这个故事牢牢锁住。语文课还在

4、继续,一个女孩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最高兴的时刻是把最后一片放进拼图的时候。”她旁边的男孩怯怯地站起来,片刻之后,他昂起了头说:“我面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拼图片,我根本找不出它们的规律,我试了很多次也无法拼出图案,我心情很急躁、烦闷,干脆把它们装好,再也没有打开。”这一组同学,他们的回答天壤之别。面对那个女孩,我想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会夸奖她,并且告诉她自己动手赢得的成功有多么了不起,我们甚至会鼓动孩子们跟她一起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但是,我们会忽略那个男孩,这样的回答会被我们当成课堂的败笔,或者是课堂教育机制下的刻意放大、引导,

5、以此体现教师的现场反应能力。而那位老师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那一瞬间,我也想做老师的学生。一个真正懂得孩子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面对男孩,她只是说了一句很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话:“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选择,谁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能用一个尺度,一个标准去衡量呢?和那位老师相比,我们的教育视野似乎要狭窄的多,权衡得失,我们的教育存在更大的功利性……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教育的改变看得很隆重,其实,真正的改变就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之中。接下来,有个孩子说:“我拼了一部分,拼不下去了。不过,我觉得包

6、装纸上的图画很漂亮。”我们听到这样的回答会觉得孩子不务正业,但是,他们的老师是智慧的,她说:“你虽然没有亲手拼成,但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成果,这也是一种‘迂回的成功’。”我想起那一年的高考命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两者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这一堂语文课,每一个孩子都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无奈、失望……而可贵的是,老师总能从孩子的经历中,找出值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和体会的哲理。我喜欢这样的老师,更向往这样的语文课堂。行文至此,掩卷沉思。我想起了曾经看过教育家陶西平对日本女作家金子美玲的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中最后一句话的解读

7、,“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如果我们的思绪再追溯的远一些,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在直面未知的世界——2012世界未来教育论坛上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理想是不同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变成相同的人。”  是啊,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诚如意大利诗人马拉古兹在《其实有一百》的诗中写的:“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每个孩子的天性禀赋、智商情商、家庭条件、生活经历、教育生活都是千差万别不可复制的“唯一”。 老

8、师在这样的时代里,要学会发现孩子,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寻找新的教育起点。只有发现,才能成就“坏孩子”伟人:连续两年7门功课不及格而退学的青年作家韩寒,以《三重门》等众多作品和新锐时评成为“80后”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高考数学只有21分的马云,却以“死扛”的坚韧创建了电子商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