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

ID:37248133

大小:13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0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_第1页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_第2页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_第3页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_第4页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习作板块十组“热词”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写作主体儿童在习作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充分的确认,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也有所提升。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标准之于习作教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还比较模糊,对习作教学与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大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边界,以至于对当下习作教学的真正目标、内容、方法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有效的操作,“儿童怕写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和改善。因此,十年之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而是以“坚持”和“发展”并进的面目再次出现在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中。因此,站在儿童立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

2、的要求,寻找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的落差,重新设定习作教学的任务,是当下习作教学再出发的一个逻辑原点。   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修订稿,在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有十组关键字眼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程,需要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细细揣摩,正确领悟,对建立以“儿童写作”为核心的习作教学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近二十年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存在于《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这十组“热词”,作一个语境化、操作化的解读,试图以一孔之见,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正确把握“修订稿”的习作板块作出一番厘清,为他们的习作教学课堂实践提供一个参考。   一、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

3、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写作的良好体认,或许会成为其一生的写作动力;他们对写作的畏惧,会直接影响其从此对书面言语表达敬而远之。因此,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重于“黄金”。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不断表达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前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有意思,我愿写;后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简单,我能写。   如何让儿童对习作有兴趣?童话、游戏、活动,是走进一个儿童言语世界最柔润的方式,也是打开儿童心灵的极其重要的“钥匙”。在一堂习作课的开始,执教者可以利用与习作语境最相似的“

4、童话”,为儿童创设一个有磁力的“言语场”,一下子勾起了“在场”儿童言说的欲求,让他们畅所欲言。除此以外还有游戏,它可以给儿童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情境,寓玩于写,寓写于乐,让习作成为游戏的一部分,让游戏成为习作的课程资源。当然还有活动,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一下子打开他们的感官,让每一个孩子情不自禁进入到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嘴说的境地,习作素材、习作动机在此悄然蕴生。因此,可以这样说:“活动生活”解放了儿童的肢体,“游戏生活”解放了儿童的精神,“童话生活”则给儿童营造了一个鲜活的表达情境,这三种生活是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的丰盈“母体”,是儿童生长言语、发展精神的温润“土壤

5、”。   怎样让儿童对习作有信心?其实,《语文课程标准》给习作教学对于刚刚进入写作的儿童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拾阶而上的习作台阶,而事实上,我们的习作教学基本没有将这些细化的学段目标课程化、教学化,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同类的习作指导,几乎都是一样的写作目标,都是一样指导模式,甚至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讲技法,要求写细节。这样没有“阶梯”的习作教学,这样缺乏远见的习作指导,破坏了儿童写作生态,最终导致儿童写作信心的丧失。我们在践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过程中应彻底丢掉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写作思维,给各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准确而适中的定位,让每个孩子都愿写,能写,乐写,觉得写作原来就是将自己想的

6、、自己说的、自己做的写下来,做一个习作者,当一个“小作家”原来就这么容易。   二、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   写实与想象应该是习作内容上的两个维度。在写实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写实和想象人为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一个习作内容要么写实,要么想象,两者之间不可通融。其实,《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实验稿,还是修订稿,对“写实”和“想象”的描述都是相提并论的:“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样表述,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习作者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表达内容,找到

7、适合自身言语特征的表达方式。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常常重“写实”轻“想象”——因为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写实源自生活实践,有内容可写,也便于习作指导;而想象不着边际,思想价值难以引领,指导边界难以把握。而儿童却是爱“想象”厌“写实”——因为写实“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想象天马行空,来得轻松自由。怎样将“教”和“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教”扎扎实实,让“写”轻轻松松?《牙齿的故事》就是较好的实践样本:一是习作内容开掘上体现多维性,同样是写“牙齿”,但是对不同的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