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

ID:3724967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_第1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_第2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_第3页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初探实验小学张书艳小学数学新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新知识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好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一、巧设悬念,精心设疑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具有了强烈的

2、求知欲望,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

3、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小学各年级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旧知,承上启下  小学数学有许多概念、法则是旧概念和已有知识的发展和延展。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知识。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时,针对例题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意义练习题来导入新知识,可以设计以下类似小问题:(1)铅笔每支1角钱,买3支要用多少钱?(2)足球每个75元,买2个用多少钱?(3)这两

4、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要求小组讨论、反馈,教师再讲授新知识是自然而又合理,学生很容易掌握。 三、巧借道具,动手操作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设计了:(1)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厘米有多长?再数一数1厘米中间平均分成几个小格?(

5、2)拿一把直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再看家中的圈尺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分米?(3)量一量家中的那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米、1分米、1毫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所要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新知识学习,有更便利的捷径。 四、巧用猜想,激发兴趣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1)小刚今年12岁,总共过了3个生日,你知

6、道为什么吗?(2)你能猜出他的生日是那年那月那日?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五、巧用多媒体教学,激发“愿学”情感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运

7、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

8、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在重视新课程教材编排顺序的前提下,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还可以对教材的顺序和教学容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使之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过程更趋向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前“导”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