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 (2)

毫米分米的认识 (2)

ID:37251538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毫米分米的认识 (2)_第1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2)_第2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2)_第3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 (2)_第4页
资源描述:

《毫米分米的认识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教学月说课稿城关镇建设小学郭飞飞第三单元测量一、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列表法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进率。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是学生知道长度单位之间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简单的单位换算。3、是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三、教学的重难点:建立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观念。会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四、编排

2、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

4、播出时间,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4)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4)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说教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我国湿地动物物种数量的的情境图,通过各种不同的物种的数量,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

5、由此引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导入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学习。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笔算万以内数的的加法减法,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是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的习惯。4、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使学生体

6、会计算的作用。(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3)将“验算”分散编排。(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好万以内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迁移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谈话:利用课件提供的物种的数量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四)梳理知识,总

7、结升华六、总结评价1、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数学强调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教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七、教学建议:(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3)注意培养验算

8、的习惯。(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