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ID:37252730

大小:434.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_第1页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_第2页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_第3页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_第4页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5年第6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67期)懑

2、

3、麟纂骧鬻麟辩瑟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邢来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德国出现了高速城市化,城市居民成为国家主体居民。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有其自身特点,受到地区、经济和社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德国;工业化;城市化中图分类号:K5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05)06—0015—05大规模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重

4、要标志,也是工业化的一个结果。19世纪30年代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其间,工业化引起的经济地理结构的变化使德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化呈现加速趋势,城市居民最终成为国家的主体人El①。研究表明,德国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化进程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一、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德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德国的工业化过程也是农业地区人口大批地流向工业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动力在于四个方面:其一,城市集中了德国的主要工业企业,它们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其二,工业领域工作岗位的增

5、长为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其三,更重要的是,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领域的劳动收入。在这种形势下,大量人口受工作岗位和较高劳动收入的吸引,从农业区流向工业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也就不足为奇。其四,铁路等现代交通的发展也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人们可以便捷地进行远距离迁移。正是从以上意义上,有德国学者称,“工业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德国城市化的两大动力因素[1](p.14)②。相关统计数据也说明了德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特别紧密的关系。以经济发达的普鲁士为例,在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开展以前,城市人I=1

6、在普鲁士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在28%以下徘徊不前。这既是农业型经济结构制约的结果,也是农业社会人口结构的特征。因为在农业型经济结构之下,生产力相对低下,城市不可能为众多的非农业人口提供生存之道,整个社会也无力承载过多的非农业人口。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收稿H弱:2005—05-25作者简介:邢来顺(1963一),男,汉族,安徽当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①有关德国近代城市化问题,在德国史学界,霍尔斯特·马策拉特以及彼得·马沙尔克等学者已经有较深的研究,岱表件毒焦;fi.'(。19世纪德国城市人口的发展》、《城

7、市增长和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19、20世纪的城市化进程问题》等,相关研究多拳中于城市化枣程本身。在我国史学界,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拙作《迅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德意志帝国人口状况》(参见《世界历史)1996年②参见:HomtMatzerath,D/eUrbanisierungDeutscblblb血ndsim19.Jahrhundert.In:BemhardSicken(H嘲.),Stadtund胁mdr1815—1914:wirtschafilicheImpulse.infrastrukturelleBedehungen.sicherheitspo

8、litischeAspekte,S.14.作者在该文中将德国城市化划分为1840—1871年、187l一1914年两个阶段。万方数据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展,人们才在工商业经济“神奇之手”的招引之下,大规模涌向城市;普鲁士的城市人口才开始突破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停滞状态,以较快速度增长;1852年,其城市人口达到28.4%,1864年达到31.6%,1871年则达到了32.5%[2](p.38)。普鲁士的城市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前德国城市的一般发展状况。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启动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增长,德国开始进

9、入“现代城市化过程的实质性阶段”[1](p.18)。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城市人口出现高速增长,并且开始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国家的主体居民。据统计,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刚刚建立时,德国大部分人口仍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相应比重调整为56.3:43.7。1895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出现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二者比例为50.2:49.8。到1910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重与1871年相比已经基本上翻转过来,即40:60[3](p.52)0)。农村人口由占总人口的将近213下降到2/5。城市人口成为德

10、国的主体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