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张真葵教案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

ID:37254034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_第1页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_第2页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_第3页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渔歌子张真葵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渔歌子(教案)超山中心小学张真葵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设计意图:《渔歌子》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本词意象丰富、情真意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本词的设计力求在朗读诗词的基础上,由词中画、词中人进而通过了解词人生平,

3、将读、思、悟、说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学好古诗词,在渔歌子的音乐中,体会词人深刻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3、通过想象,由词入画,感受乡村风光的诗情画意,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4、感受中华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入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增加师生亲切感。)一、以画引诗,营造氛围。1、很高兴和402班的同学们一起相遇在这节语文课

4、上,而且是在这样如此美丽的暮春四月。有人说,四月的春天是一首诗,有人说四月的春天是一幅画,其实,很多时候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我们来看眼前的这幅画,你想到了哪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再看一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幅图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你瞧,借着同学们的一双双慧眼,眼前的一幅幅画不就成了一句句诗吗?)2、那么第四幅图呢?这幅画里藏了一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第二首词,第一首是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牌名,板书:渔歌子。谁来

5、读一读,谁还有不同的读音。“渔歌子”在唐朝就是指渔人唱的小曲子,“子”在这儿读轻声,我们一起好听地来一遍。一、初读古词,读出词味。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110页,把这首词自由地读上三遍,读清爽,读顺口。谁来读?(正音,反馈)(读得清清爽爽,特别是五个生字,一字不错)(谁再来读,读得字字落实)2、“箬笠”和“蓑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在书的插图上找到箬笠和蓑衣,把这两个词端端正正地写在旁边)3、让我们一起清清爽爽地读一遍。渔人的小曲子好读吗?顺口吗?要是老师改一个字,可能就不一样了。请同学们看这个“归”字,想想是什么意思?4.读出节奏感:拍拍手读一

6、读。5.读出正确的停顿二、再读想象,绘色绘声。1、怎样读出词的感觉?教师给予学生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2、读着读着,哪些同学仿佛看见一幅画?你看到了画中的哪些景物,说一说。(风)同学们拿起笔,到词中用横线把这些景物划一划。3、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展开我们的想象,静静地走进这幅画里,你看到西塞山了吗?他有多高?看到白鹭飞翔的姿态了吗?还有小溪边的那一树桃花,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还有那水里游动的鳜鱼?那斜风和细雨,他们又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4、请轻轻睁开眼睛,来描绘一下吧?()的西塞山()的白鹭()的桃花()的流水()的鳜鱼()的箬笠

7、和蓑衣()的斜风()的细雨a.谁能连成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朗读)带着这样的画面来读读这句词。b.仿佛听到了?(朗读)伴着这样的声音来读读这句词。5、有了同学们的想象,词人笔下的景物充满了春天的活力,青翠的西塞山,翱翔的白鹭,粉红的桃花,清澈的流水,再加上欢快的鳜鱼,这一切都浸润在了这一片斜风细雨之中,眼前的美景就像()。6.唱词,教师示范唱一唱,有兴趣的学生试一试。三.探究词眼,走进词人。1、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整首词27个字,有24个字是在写景物,只有三个字不是。这三个字是,你说——,你说——,是的,就是“不须归”。(板书:不

8、须归)2、这么特别的三个字,我们拿起笔在书上圈一圈。“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作者不想回家?作者仅仅是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