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

ID:37255750

大小:10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20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_第1页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_第2页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_第3页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_第4页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19讲(下)目录:  第十一讲:知识的延伸  第十二讲:学法的指导  第十三讲:单元的设计  第十四讲:辩论的展开  第十五讲:目标的表述  第十六讲:结构的把握  第十七讲:适用的教法  第十八讲:现实的联系  第十九讲:单元的总括知识的延伸──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十一记得在听一节初一的历史课时,教师讲到秦朝统一天下后,秦王赢政加强皇权,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为“朕”,皇帝颁布的命令叫“制”和“诏”。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帝王自称‘孤家寡人’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吧?”这个小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一时语塞,他只好坦诚地回答:“我不

2、大清楚,下课后我查查看吧。”1近读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的《花间一壶酒》一书,在《天不生蔡伦》一文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堂历史课上,当老师讲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他的儿子问老师:蔡伦发明纸以前,人们用什么擦屁股?结果是把老师惹得大怒,把他儿子赶出教室。2这两个实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其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问及所学知识以外的具体内容,这种内容虽然是“派生性”的,却和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这里,涉及到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即历史知识的延伸。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大多是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接受、理解、认同,很少会对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的叙述提出质疑,这是一般的情况。但

3、有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尤其是现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就有可能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上面举的这两个例子,就是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表面上看,是学生提出了老师没有想到过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把老师也给难住了;实际上,学生所提出的这类问题,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关的,是对所学知识有了思考才提出来的,因而这类问题是“合理”的。为什么说是“合理”的呢?一般地讲,各科知识都有自身的概念及其结构,学生所学的这些概念及结构是经过了教育者的选择、编排、定位、解释,加以固定化了的。中学教师只要将这些固定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履行了教学的任

4、务。然而,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还不大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与结构,是与专业历史学科的体系与结构有所不同的,具有相对性和弹性,是不可以绝对固定化的;二是个体的历史知识虽然是具体的,但又不是孤立的,是在整体知识的结构下体现出来的,又是与其他的个体知识相关联的;三是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中学教学涉及的是基础的层次面,随着学习的发展,知识的层次是逐步提高的;四是历史知识是有一定的动态性的,随着新材料、新证据、新方法的运用,历史知识本身是会发生变化的;五是历史知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客观性是指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主观性是

5、指历史知识是一种认识,是对客观的历史事实的认识和阐释。正是由于有这些特点,使得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的性质,有着开放性的特征。过去,历史知识的这种延伸性,是由历史教师操控的,教师掌握着教学内容的多与少、深与浅、宽与窄、繁与简等,而且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授中;但当学生真正进入到历史学习的进程中时,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产生思考后,就有可能对学习内容产生联想,实际上是触及到上述历史知识的相对性、弹性、具体性、联系性、层次性、变化性等,并由此发生兴趣,表现出探究的愿望,以至向老师提出疑问。这就是说,学生的历史学习也会推动和展开这种知识的延伸。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延伸的探求,主要是表现

6、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历史知识范围的拓展。学习的教材虽有一定的范围,但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知晓后,可能并不一定受限定范围的约束,有时会主动要求扩大知识的范围。例如前面提到的李零教授说的例子,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突破了发明造纸术对文化传播、教育普及等影响的范围,触及到纸的发明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学内容中未圈定的,然而又是历史发展的实际变化,是纸的出现所必然延伸到的结果。二是对历史知识深度的掘进。中学的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多是基础性的,但由于历史的信息及其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很容易不停留在基础性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继续深入。例如,我对有一次听课印象很深,那

7、是在学生讨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时,当一些学生说到是由于秦国的变法比较彻底、经济实力雄厚、军事战略得当等因素后,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秦人比中原六国的人要剽悍,骁勇善战;一个是秦人善养马,军队中的骑兵很厉害,六国的步兵不是对手。显然,这个学生看过一些课外的历史读物,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延伸到秦国军队的素质以及战术的层面上了。三是对历史知识细节的追踪。某一历史事件的过程或某一历史人物的活动,在教师的讲述中和教科书的叙述中,可能不都是具体、详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