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2问

高效课堂22问

ID:37269524

大小:52.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20

高效课堂22问_第1页
高效课堂22问_第2页
高效课堂22问_第3页
高效课堂22问_第4页
高效课堂22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22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22问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带给人们众多启示,在新课改的行进路上,教师有迷茫,校长有困惑……为此,本报梳理了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22个问答,以期能够解决部分问题。课改,是必要动作吗?1.课改是不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教育均衡包括教育硬件的均衡和教育内涵的均衡。硬件均衡的目的是实现教育内涵的均衡发展。硬件均衡是内涵均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实现内涵均衡的根本途径不是“教”的均衡,而是要解决学生“学”的均衡,要解决“学”的均衡,就必须构建一种在教师引导和服务下的“以学为中

2、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的均衡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课改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有些人在谈到教育均衡时认为,只有平均分配包括教师、生源等教育资源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但其实,真正的教育均衡发展在课堂。只有改革真正进入到了课堂层面,教育改革才能进入深水区,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新课改和高效课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独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高效课堂整个主张的建构始终围绕着新

3、课改的教育理念,重建教学关系,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变“师中心”为“生中心”。2.我们学校生源质量高,教师水平较好,不课改行不行?答: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师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生源质量高,教师水平好,是难得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课改,将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学业水平会提高得更快。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更浓,把教师从简单重复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地备课和辅导

4、中来,投入到新课程的研究中来,这同时会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课改能为优质学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适合的环境。课改将给优质学校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带来新的机遇。3.学校准备进行课改,校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答:课改是一项逐步开拓、不断深入的大工程,校长在其中扮演着总工程师的重要角色,既要有进行课改的勇气和魄力,也要有深入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在课改中,校长应该拥有“二度”、坚持“三力”。“二度”指“认识有高度、推动有力度”:认识有高度。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校长不但要顾及学生

5、现实的升学需要,更要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在思想上相信课改、重视课改。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改为工作格局的核心,重新构建课堂模式,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让教师充满幸福感、让校园充满生命感。推动有力度。改革就意味着创新和扬弃,顶住压力进行课改,需要校长拥有坚定的信心、坚决的态度,还需要校长制定一系列实施方案与管理措施,努力在学校中营造出浓厚的课改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课改的推动力度。“三力”指“领导力、执行力、反思力”:课改领导力。领导力是能否顺利推进课改的关键,而校长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校长要成立学校课改领导

6、小组,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个个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队伍;要主动参与到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活动之中;要规划学校课改的愿景与蓝图,带领教师打磨课堂技术、研究评价标准。课改执行力。校长要通过机制,强化课改的执行力。首先,校长要深入课堂、坚持听课,只有在一线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在教师例会、反思会等活动中进行准确的点评与指导,激发师生参与课改的热情。此外,要建立同伴互助、同伴捆绑的提升机制;建立集智研备、研课磨课的共享机制;建立典型引路、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课改反思力。校长是课改的反思者,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

7、发展,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成长、教师转变、评价效果、课堂模式、学校发展等。4.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准备课改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答:学习与创新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在信息交汇、科技创新的今天,教师只有心态开放、善于交流,才不至于迂腐教条、故步自封;在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今天,教师只有独善其身、修身养性,才能宁静致远、与时俱进。尤其在课改学校,需要教师的教育视野更开阔,教育理论更坚实,教学功底更扎实,更富于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智慧。因而需要教师在心态、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破壳

8、是生命。人亦如此,从外打破是毁灭,是压力,从内打破是动力,是成长。身为人师,在时代浪潮和教育洪流面前,更要具有重塑自我的勇气和魄力。2.课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它需要在“教育”的坐标系下重新审视和定位:传道、授业、解惑,启蒙、激励、唤醒。即便只站在“知识”的一维目标下,“教”才是更好的“学”,课堂是启发,不是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