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

ID:37274253

大小:536.2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0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_第1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_第2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_第3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_第4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P1)(√)2.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P2—相关信息)(√)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P3—相关信息)(×)4.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P4—资料分析)(√)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P4—正文)(√)6.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P5—正文)(√)7.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P9—与社会的联系)(√)8.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9—正文)(√)9.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P11—科学史话)(√)1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P8—正文)(√)11.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P12—本章小结)(√)

3、(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解析 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知识自主梳理1.体液的组成[易错判断]1.机体内的全部液体称为体液,包括泪液和唾液。(×)2.内环境成分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3.血浆和组

4、织液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且物质成分完全相同。(×)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③主要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

5、势的离子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稳定原因:与HCO、HPO等离子有关。③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3)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4.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6.血浆中的水来自消

6、化道、组织液和淋巴。(√)[深入思考]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提示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及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三、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

7、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5.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深入思考]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提示 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  内环境组成及理化性质题型一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分判断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