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

ID:37278060

大小:13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0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_第1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_第2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_第3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_第4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新诠释周易大师邵伟华老师著的“周易预测学”第二章第六节有这么一段话,《系词》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个数是用来起卦的。但这个数到底从何而来,自古至今都在探讨。接着邵老师列举了几种说法,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古人姚信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这种讲法虽不一定是真正的原意,但能说明问题,容易被人接受,所以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其用四十九,就是由五十五中减去六的结果。大衍之数的来源,为什么要舍去一根蓍草不用,只用其四十九?这个问题,现在仍

2、在探讨中。我认为大衍之数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起卦时舍去一根蓍草不用,只用四十九根蓍草,其原因完全可以从朱熹诠释的“周易本义”筮仪中古人用蓍草进行占卜的方法得到解答,该方法正象邵老师写的那样“是古法中保留下来的,最古老,最讲究的方法”,如果按此筮仪古法具体演义一遍,就会自然而然体会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奥妙。筮者许诺于主人为其占卜,出蓍于椟,去囊解韬,双手执五十策,熏于炉上,乃以右手取一策,反于椟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两大刻,此为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用数学式表示S=S

3、左+S右。接着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掛于左手之小指间,此为第二营,所谓掛一以象三者也。用数学式表示为:S右-1.第三步,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此所谓策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用数学式表示为:左:S左÷4,其所余之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并将其扐之左手无名指间,此为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第四步,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数学表达式为:(S右-1)÷4,极其数,所余之策如前(即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再扐之左手中指之间,但左右四揲

4、之余策数有规则:“即一变所余之策”。奇者三:左一右必三1+3=4左二右必二揲扐之数为:2+2=4左三右必一3+1=4偶者一:左四右亦四4+4=8这四种情况均可能发生,但每一变只能产生一种情况,则不是四就是八。通掛一之策后:则为4+1=58+1=9即:不五则九.,五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以两其四而为偶,奇者三而偶者一也,最后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掛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以上四营便是第一变的结束,得掛扐之策数不是五就是9,那么左右大刻中的策数为(49-5)=44或(49-9)=40,即:四十四

5、或四十策。第二变: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策合之,复四营如第一变之仪,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二奇3左1则右必21+2=33+1=4右2则右必12+1=33+1=4二偶7左3则右必43+4=77+1=8左4则右必34+3=77+1=8故掛扐之策合为:3+1=4或7+1=8即不四则八。四以一其四而为奇,八以两其四而为偶,奇偶各得四之二焉。第三变,取左右大刻之策合之,其策数为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因为:如果第二变两刻数为四十四。则44-4=40策或44-8=36策,如果第二变揲于两刻之蓍数为四

6、十策,则40-4=36或40-8=32故其合数可能是40或36或32)。以此三个数中任意一个数,复四营如第二变之仪,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第三变结束。而第三变之余数,于第二变同,不四则八,其三变之结果为:第一变5或9第二变4或8第三变4或8其掛扐策数的排列组合方式为:1,掛扐之数为三奇5、4、4.其合为13,过揲之策为49-13=36为老阳,记以“—0”,所谓重也。2,掛扐之数为两奇一偶5+4+8=17或4+4+9=17则过揲之策数为49-17=32策为少阴,画个记号“--”,阴爻。3,掛扐之数

7、为两偶一奇9+8+4=21或8+8+5=21则过揲之策数为49-21=28策为少阳,标记为“—”爻,所谓单也。4,掛扐之数为三偶,即9+8+8=25过揲之策数则为49-25=24策,为老阴,其画为“--,X”。所谓交也。通过三变我们才得到以上四种爻的不同符号中的一种,以下照此之变法还要进行五次,才能成卦中六爻之阴阳属性。从以上卜筮中可以看出来,其揲扐掛策数:第一变不是5就是9第二变不是4就是8第三变不是4就是8策数中以有一个4为奇,有两个4为偶数。以奇偶,为两象,为刚柔,为昼夜,为天地,为阴阳,为两仪。

8、而“爻也者,效此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从而使“四营而成易”。“易者变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正如朱熹注释:“刚柔两画而已,两相摩而为四,四相摩而为八,八相荡而为六十四。”四者四时也。所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以极其数。“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从而“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以生天下之大业。当然:“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象天地,阴阳。“所谓掛一以象三者也,”象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三极之道也”。“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