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法研究

中外教法研究

ID:37280735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0

中外教法研究_第1页
中外教法研究_第2页
中外教法研究_第3页
中外教法研究_第4页
中外教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教法研究数信学院07计算机教育黄崇楼0704210097摘要:通过中外教法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种世界闻名的教法,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那个关于人在孩子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做法以及关于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这种观点我是十分赞同以及十分赞赏的,虽然说中外教育文化有区别,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深入学习以期待能运用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我相信,作用是相当的大的。关键字:中外文化差异中外教课程教学特色赢在起步引言: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

2、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一些常见差异。1.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2.称呼用语中国人见面时

3、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3.体贴他人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蹒跚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

4、,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请看下面的对话:Chinesestudent:Mr.White,youaresopale,areyousick?Englishteacher:Well...yes.Ihavegotabadcoldforseveraldays.Chinesestudent:Well,youshouldgotoaclinicandseethedoctorassoonaspossible.Englishteacher:Er...whatdoyoumean?中国人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

5、,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只要回答:“I'msorrytohearthat.”就够了。4.请客吃饭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yourselftosome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

6、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等等一系列的差异,以上只是比较常见的而已。正文:一.中外文化差异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果辉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了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如今,我们已跨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因而,教育理念的创新成为首要之义。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及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教育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状态。  笔者曾先后从互联网上查阅了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查阅了

7、许多资料。认真分析了许多实际情况,初步形成对中外教育差异的一些看法。  美国的基础教育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差距甚远,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至今仍占上风。以国际数、理、化“奥赛”为例,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大概超过了任何别的国家。某省的一位参赛选手获得了金牌,其所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教师们组织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进行了全程拍摄,在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极尽渲染之能事。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学对此事要淡化得多,有的甚至连正规的辅导也不进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考试而已,是

8、对学生某种或某些能力的测试,考分诚重要,创新价更高。  华裔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杨振宁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成功的经验,对中美教育的差异发表了非同寻常的见解——  朱棣文教授说:“中国学校过多地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学习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