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四)-稻曲病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

ID:37281590

大小:3.5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1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_第1页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_第2页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_第3页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_第4页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病害(四)-稻曲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2015四稻曲病四、稻曲病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水稻主产区。稻曲病在历史上对水稻的危害损失并不严重,仅作为水稻生产的次要病害。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高产优质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以及水稻水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在我国的多个省份发生并危害逐年加重,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水稻发生稻曲病后,不仅造成大量瘪粒病粒,降低稻谷产量及质量,而且病粒含对人畜有害的毒素,这种毒素能引起人畜慢性中毒,极大的影响了粮食高产稳产和粮食食品安全。四稻曲病四稻曲病1.症状识别主要在水稻开花以后

2、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大多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一般在田边零星发生。病菌侵入稻粒后,在颖片内形成菌丝块。菌丝块逐渐增大,颖壳合缝处微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的孢子座。孢子座逐渐膨大,最后包裹颖壳,形成比健粒大3~4倍表面光滑的近球形体,黄色并有薄膜包被,随子实体生长,薄膜破裂,转为黄绿或墨绿色粉状物(厚垣孢子)。一般稻穗中仅有少数籽粒受害,病粒中心为菌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外围为产生厚垣孢子的菌丝层,菌丝层可分为3层,外层最早成熟,呈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为橙黄色;第三层为黄色。四稻曲病四稻曲病稻曲病初期症状稻曲病后期症状四稻曲病

3、稻曲病后期症状四稻曲病2.病原菌Ø无性态: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的稻绿核菌Ø有性态: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的稻麦角菌四稻曲病1.菌核萌发出子座;2.子座顶部纵剖面;3.子座内子囊壳纵剖面;4.子囊及子囊孢子;5.着生在菌丝上的厚垣孢子;6.厚垣孢子的萌发四稻曲病3.发生规律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次年7~8月间开始抽生子座,上生子囊壳,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在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引起谷粒发病。厚垣孢子在再侵染中起决定作用。在南方稻区则以早稻上的厚垣

4、孢子为再侵染源为害晚稻,或早抽穗的水稻上的厚垣孢子可能成为迟抽穗水稻的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动是主要的远距离传播方式。四稻曲病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存在较明显差异。矮秆、叶片宽、角度小、枝梗数多的密穗型品种较感病,反之则较抗病;抗病性一般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糯稻>籼稻>粳稻;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连续低温、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发病。长期灌水过深,田水落干过迟病害发生严重。施氮肥过量,尤其在穗期追施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加重。四稻曲病4.育苗技术(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

5、济有效的方法。如在重庆市区域内的主栽品种中,准两优527、K优88、金优725、岗优615、D优162、汕优149等品种病穗率、病粒率都较低,说明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2)加强栽培管理:建立无病留种田,避免在发病田繁殖或制种。合理密植,适时移栽或适当提前播种,使抽穗期避开适宜发病的天气条件。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四稻曲病(3)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选用经包衣处理的抗病良种和无菌稻种。带病种谷应在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淘汰病

6、粒,同时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早、中稻浸种2d,晚稻浸种1d;40%福尔马林50倍液或0.5%硫酸铜浸种或闷种3h。用以上药剂浸过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再催芽播种。②药剂喷雾: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5~7d为防治关键期,可选用井岗霉素、18%纹曲清(井岗霉素+烯唑醇)、50%稻后安(氧化亚铜+三唑酮)、络氨铜、胶氨铜、可杀得、多菌铜等,喷雾施药,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穗的安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