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ID:37281839

大小:591.89 K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5-20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_第1页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_第2页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_第3页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_第4页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区回风大巷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采区回风大巷。二、巷道用途采区回风大巷主要为8101工作面的运料、回风、行人等任务服务。三、巷道性质巷道沿8号煤层顶板布置,为煤巷。四、巷道设计长度设计长度:861m,设计规格:净宽4m,净高1.8m。掘进期限:从2014年4月28日开工,预计2014年8月5日竣工。五、巷道平面布置附图2:采区回风大巷工作面布置图第二节 依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批准时间1、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版)(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6月编制)。2、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修改版)(

2、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编制)。723、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修改版)(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0月编制)。4、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察研究院2011年3月编制)。5、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2013年4月编制)。二、地质说明书本作业规程所掘巷道地质资料的编制依据是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于2009年10月编制的《山西柳林联盛龙门塔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三、其他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

3、、《矿井通风》3、《煤矿建设安全规程》4、《井巷工程验收规范》5、《煤矿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6、《煤矿工人安全知识》7、《柳林县煤矿通风瓦斯管理实施细则》8、《煤矿防治水规定》72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四邻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四邻情况表开口坐标X:4142766.683Y:19492297.352终点坐标X:4142022.253Y:19492735.281地面相对位置及标高地表为黄土覆盖的梁峁地貌,标高范围在+875~1032m与井下巷道高差大于100m。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采区回风大巷巷道开口处位于一采区轨道大巷H1处。东面为采区

4、轨道大巷,西面为8101工作面,南面为8103工作面。老空水、火、瓦斯对工程的影响巷道开掘后加强上层煤采空区管理,做好顶板探放水工作,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建筑物对工程的影响区域内无积水源和钻孔、裂缝等导、补水体,无国家保护建筑物和公路、铁路,地物对工程无影响情况。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系数、层间距72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段上部,L1灰岩为其直接顶板,距下部9号煤层顶9.03m,煤层厚1.40-2.11m,平均为1.80m,一般含0-1层夹矸,在赋存区内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岩)层赋

5、存特征表煤层号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结构(夹矸数)可采性稳定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山西组42.11-4.503.82简单(0-1)全区可采稳 定泥岩泥岩砂质泥岩3.0-10.07.4551.80-2.501.74简单赋存区可采稳定泥岩泥岩42.5-58.746.21太原组81.40-2.111.80简单(0-1)赋存区可采稳定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7.72-9.829.0390.78-2.321.85中等(1-2)全区可采稳 定泥岩泥岩附图3:综合柱状图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煤的自燃倾向性和爆炸性矿井瓦斯等级:根据2012年

6、矿井瓦斯鉴定等级批复,我矿属瓦斯矿井,CH4绝对涌出量为0.67m/min;CO²为1.12m/min。煤层自燃发火:据地质报告8号、9号、10号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自燃煤层。72煤尘爆炸指教:根据矿井钻孔采样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结果显示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25.8%,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第三节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1、区域构造本井田位于吕梁背斜西翼,地层走向大致为北北西到北西,倾向南西。在此基盘上发育有次一级波状起伏和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缘,吕梁背斜之西翼,河东煤田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块之次级单元河东凹块之

7、中,区域上构造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西,倾角4~13°,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2、区域地层本井田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台坳之河东断凹,兴县—石楼南北向断褶带中南部。区域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新生界第四系统中、上更新统,全新统。3、区域含煤特征区域上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太原组(C3t):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岩、中粗粒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该组旋回结构清楚,厚度很稳定,一般含6、7、8、9、10号煤层,其

8、中8、9、10号煤层为稳定全区或大部分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