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

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

ID:37284742

大小:2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_第1页
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_第2页
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人口和迁移(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2导学案编号:03班级:姓名: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学习重点】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教学内容】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人口变化量=+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⑴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的迁移活动。时期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的移民为主。①人口从国家流

2、向国家;②减少,的人口增多迁出地区旧大陆(洲、洲、洲)发展中国家(洲、洲、洲)迁入地区新大陆(洲和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以及西亚、北非石油开发区)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扩张;②的发现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与需求不匹配意义①开发了,传播了;②改变了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范围内,人口从向移居的现象。时期古代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因素农业经济、频繁的以及等的影响国家实行经济体制和严格的制度受国家政策的影

3、响迁移特点迁移有、有地进行(国家)自发性、大规模;以经商和打工为主流向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由迁往、等边疆地区由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工矿区)【自主合作探究】探究1:(1)榆林市榆阳区在2014年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有几方面原因?(2)坐标图中A、B、C、D四地的人口变化情况。探究2:(1)人口迁移有哪些特征?(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异同点。(3)右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情况。3地理必修2导学案编号:03班级:姓名:探究3: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以我国人口迁移为例)的特点、原因、以及迁出区与迁入区的变化

4、等。【随堂巩固】1.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A、人口的出生率B、人口的死亡率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人口的迁移2.西藏自治区预测其未来人口发展,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A、人口的出生率B、人口的死亡率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人口的迁移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4.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外出购物、

5、旅游B、我校国际班同学寒假去北京外经贸大学学习C、湘妹子到深圳经商D、我国的科学家到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5.春运旅客流属于()A、人口迁移B、国际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D、省际人口迁移6.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B、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D、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7.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右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

6、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9.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A、从湖南流向广东B、从河北流向河南C、从新疆流向内地D、从城市流向乡村读“某地区各区域2006年人口变动示意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数的比重),完成第10--13题。10.各区域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IB.GC.BD.A11.各区域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最高的是()A.IB.GC.BD.A12.各区域中,人口总数

7、增加最多的是()A.IB.GC.BD.A13.各区域中,人口总数减少最多的是()A.IB.GC.BD.A14.读“美国人口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表示美国老年人口由向南方、西部的“地带”迁移。(2)B、C两个箭头,表示黑人奴隶贸易的是,这些黑人主要来自于。表示华工迁移路线的是。3地理必修2导学案编号:03班级:姓名:(3)A、B、C三个箭头,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随堂巩固:1-5DCACC6-10BBCAB11-13AAD14.(1)东北、阳光地带(2)B、非洲、C(3)B、

8、CA探究一:(1)人口的自然增加和人口的迁移。(2)AB,RENKZENGJIACD人口减少。探究二:(1)人口迁移的判读方法,就那三点,改变居住地,持续一段时间(1年以上)、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