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需科目考试——创新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

ID:37285584

大小:69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0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_第1页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_第2页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_第3页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_第4页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需科目考试——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错误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错误3、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错误4、《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正确        错误5、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错误6、“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正确        错误7、“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

2、语》。()正确        错误8、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正确        错误9、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正确        错误10、大乐必繁,大礼必复。()正确        错误11、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正确        错误12、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正确        错误13、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错误14、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3、。()正确        错误15、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正确        错误16、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错误1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正确        错误18、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错误19、“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正确        错误20、“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

4、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正确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A.经济B.政治C.军事D.文化2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A.奋第B.奋弃C.忿惕D.负第24、“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从教育的角度说明()。A.言教的重要性B.身教的重要性C.身教胜于言教D.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25、。凡事豫

5、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26、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B.《取士下》C.《学校》D.《取士上》27、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A.实学B.章句C.诗词歌赋D.四书五经2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29、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

6、。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30、“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说明家庭和睦对孩子待人处事的影响是()。A.重要B.不重要C.不一定重要D.没有关系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段讲()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B.冥思苦想C.学思结合D.废寝忘食32、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A.清谈家B.章句博士C.状元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33、王夫之所说的“善教者”就是()的老师。A.知识渊博B.人品高尚C.逼学生学习D.使学生乐学34、《进学解》的“进学”的含义是()。A.中进士B.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

7、进步C.进一不学习D..要求进步35、研究礼乐的结果是()。A.提高内心的修养B.了解民心所向C.丰富精神生活D.以上皆非36、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没有怨恨B.没有争斗C.没有穷困D.没有灾难37、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38、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儒家学说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D.其他3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A.特殊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40、梁启超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