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

ID:37292863

大小:7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1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_第1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_第2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_第3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_第4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1期新疆石油天然气Vo.l5No.12009年3月XinjiangOil&GasMar.2009文章编号:1673)2677(2009)01)0051-06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孙明,李治平(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水油流度比、注采差异以及注入水长期的冲刷、剥蚀等影响,出现差异渗流现象,逐渐产生优势渗流通道,进而形成大孔道,表现为注入水快速突进、高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强水淹、高采出程度、高水油比等特征。大孔道的形成,对流体运移起

2、重要作用,影响并控制着剩余油分布。注入水大多从大孔道采出,水驱较弱的渗流区剩余油富集,因此,识别和预测优势渗流通道对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油田开发;优势通道;描述技术;剩余油中图分类号:TE343文献标识码:A我国的陆相河流相沉积,普遍发育着正韵律的1优势渗流通道概念及生产中表现[1]厚油层。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1.1优势渗流通道概念质性、水油流度比、注采差异以及注入水长期的冲所谓优势渗流通道是指由于地质及开发因素刷、剥蚀等影响,逐渐形成了优势渗流区域,进而形导致在储集层局部形成的低

3、阻渗流通道,注水开发成了大孔道。与相邻区域相比,优势渗流区域内储后期注入水沿此通道形成明显的优势流动而产生集层属性参数及流体渗流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突变。注入水大量无效循环。这些优势渗流通道往往分布局限,在水驱过程中表储集层渗流通道是由油气的存储空间)))孔现为注入水快速突进、高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强水隙及其与之相连的喉道组成。在长期注水开发过淹、高采出程度、高水油比等特征。储集层优势渗程中,注入水浸泡、冲刷作用对储集层产生程度不流通道的形成,对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起重要作用,同的改造,其微观属性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致使

4、储影响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当储集层存在优势渗集层参数发生变化。注入水驱动力与冲刷力对储流通道时,注入水大多从优势渗流通道采出,水驱集层岩石矿物颗粒及粒间胶结物产生侵蚀、剥蚀作较弱的渗流区剩余油富集,因此,识别和预测优势用,使孔喉变光滑或喉道空间扩大,增加孔喉配位渗流通道对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数,并在喉道增加较大的高渗透储集层区域形成笔者综合应用数学方法、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优势渗流通道0。方法,分析了优势渗流通道控制影响因素、形成机储集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对流体的分布和理,研究了优势渗流通道定量表征

5、、优势渗流通道运移起重要作用,影响着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如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等,建立了优势渗流通道的控油河流相沉积储集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主要理论及优势渗流通道预测与描述技术。沿着优势渗流通道(如厚度大、渗透率高、压力传导快的主河道)运移,注入水波及程度高。而相对厚收稿日期:2008-09-02作者简介:孙明(1970-),男,1994年大学毕业,油藏工程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油藏工程、油气田开发等研究工作。51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年度小、渗透率低、压力传导速度慢的河道侧缘等非性、油水粘度比、注采强度等各种

6、参数影响产生的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水波及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比渗流差异导致流体趋向于某一局部区域流动,最终较高。在纵向上高渗透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相比,为在局部产生优势渗流,形成优势渗流通道。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水波及程度较高;在正韵律沉2.1储集层微观性质积厚油层层内底部,为层内的优势渗流通道。2.1.1储集层骨架结构1.2生产中表现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中,经过长期注水开发,优势渗流通道形成后,注水井注入动态和采油储集层骨架结构不断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岩石颗井生产动态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¹注粒接触关系及胶结物发

7、生运移。通过岩心薄片鉴水井井底流压低,视吸水指数高;º部分油井含水定表明:在初、中含水阶段由于注入水时间相对短,上升快,采出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富集;»注入水对储集层冲刷作用有限,骨架颗粒接触关系变化不单层突进严重,正韵律油藏注入水沿底部突进严大。在高含水阶段,储集层经过大量注入水浸泡冲重;¼地层存水率低(水无效循环严重);½注水井刷后,骨架颗粒支撑方式改变较为明显,粒间原有井口压降快,压力指数值低;¾注聚合物驱井区聚点、线接触关系部分不存在,原孔隙及颗粒接触处窜严重;¿水淹非均质严重,形成明显底部水淹型。胶结

8、物被水冲走或被搬运至其它部位。储集层连通孔隙增多,原有点、线接触处变为连通孔喉,部分2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机理颗粒处于流体衬托状态,显示出颗粒的游离状态,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注入水浸泡、连通孔隙细小部位有地层微粒及杂基充填,在薄片冲刷作用使储集层微观属性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图像中看得比较清楚(图1)。致使储集层参数发生变;另一方面受储集层非均质图1不含水阶段储集层骨架支撑方式薄片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